1. 戰艦小說
  2. 第四密度
  3. 第3章 譽情悉縱
瓦可 作品

第3章 譽情悉縱

    

金星上還是有各行各色的學術組織的。

如果說科研院是一個有指導師指導的研究場地,那麼學術組織就是一個冇有指導師指導的研究場地,他們完全由無數個研究生組織創辦。

在這裡,無數研究生可以儘情地去商討一些較難的研究議題。

這天(7月1日),瓦可也是在學術組織大廳裡找到了一個極其適合他的學術組織:宇宙與空間科學學術組織。

它是一個科研院基於各大宇宙學愛好者的思想協通而建立起來的組織。

它曆史悠久,金星史上偉大的宇宙學家,也就是瓦可的父親,布肖斯瓦克就是其中一個始創者。

遠居於金星邊界的昱菈·斯康夫娜婭,當時聽聞布肖斯瓦克等人要建立宇宙學學術組織的時候,她當日就坐著飛機來到了布萊克斯洲,(當時還冇有傳送陣等)與布肖斯瓦克等人彙合,一起見證了宇宙學學術組織的成立。

那,是宇宙學輝煌的時代。

無數宇宙學家就是在那時候發現了無數的宇宙體係,出版了無數相關書籍。

它們—他們得受到了無數好評。

但好景不長,在距離那20多年之後,一位當時的現代宇宙學家夫納德揭示出了這無數的宇宙學理論中有大部分均為悖論。

就在那時人們對宇宙學的呼聲頓時一寂三丈,鴉雀無聲。

“那真的是父親錯了嗎?”

瓦可怎麼會無數次冇有這樣想過。

就是那時,父親麵對著舉世的壓力,去世了,和他一起工作的那些同事們,有的也是死了,有的是在這世上隱姓埋名的活著,還有的則是徹底拋棄那些宇宙學理論,自己去乾起了小本生意,苟且偷生哉!

冇過多久,瓦可的母親—繆斯瓦可也因心病去世了,她才僅享年48歲。

悲慘之地又在於金星當時的屍體回收方法是將有效器官投入正式的醫療實驗中,除去的肉皮放入熔爐焚化,剩下的骨頭按當時低等生命體的骨頭回收方式一樣處理。

可見,上天無予彼祭親之機哉!

這些年來,瓦可無一例外地覺得身上有一股擔子在推著他前進,他也深知,隻有參加這個學術組織才能夠探究清楚他自己內心底的問題:“父親那些年到底是錯了嗎?”

他想著一定要探究出這個問題。

“有吾生俱在,無惑於吾生。”

於是,就發生了之後的事情。

在曆經無數年滄桑之後,現在的宇宙與空間科學學術組織己經變得寂門暗清了。

這天正值科研院放假期間,瓦可來到了學術組織進行深習鞏固,瓦可來到了門前,門還並未鎖。

瓦可來到了內廊,內廊裡佈滿了星星與星空的立體感,他穿過內廊,有好似無數個研究室頓時呈現在了他的麵前,每個研究室上方及周圍都佈滿著該研究室所研究的客體內容。

他們整齊的分佈在內院的兩側,而內院的正對麵為一個嶄新宏大的圖書館兼自習室。

瓦可一進入內院,那邊就有一個機器人對著他進行人臉掃描,識彆了瓦可的資訊。

還查詢到瓦可就是該學術組織創始人之一的布肖斯瓦克的兒子。

機器人妠咪立刻恭敬起來,“哦!

恕妠咪眼拙,偉大的宇宙學家先生。

這邊來登記資訊,加入學術組織。”

瓦可跟在妠咪後麵走著,不一會兒就到了登記處,機器人妠咪先將剛纔人臉掃描識彆出的資訊錄入了學術組織的資訊係統中,之後問瓦可:“偉大的宇宙學家先生,你想在此學術組織中深習具體哪方麵內容呢?”

“我並不想研究任何有關天體資訊的問題,我想研究有關宇宙哲學的問題,因為那是父親至死都未能終了的問題。”

瓦可回答道。

“好的哦,偉大的宇宙學家先生,您的學習日程己經安排好了,請前往學術組織內院中心的全息螢幕上檢視具體資訊,之後記得將此資訊導入人腦資訊數據庫中哦!”

“感謝您的使用,偉大的宇宙學家先生。”

之後,瓦可按照指示導出了學習日程到人腦資訊數據庫中,有關宇宙哲學的具體內定研究時間為16點~18點。

現在為14點,還有些時間,瓦可準備去學術組織的圖書館看看。

“偌大的圖書館啊,到底宇宙哲學類的書籍在哪兒呢?”

在圖書館最裡麵的部分尋找著書籍的芙亞尼可輕聲嘟囔道。

此時瓦可剛進入圖書館的大門,而尼可卻想要返回去再找一遍,就在那機緣巧合的一瞬,瓦可和尼可碰麵了。

“到底在哪兒呢?”

尼可邊走邊嘟囔著,就撞進了瓦可的懷裡,多麼機緣巧合啊。

就在這時,他們西目相視著,眼神裡充斥著不知該如何言表的尷尬。

這時瓦可說道,“對不起,這位女士,不小心撞到了你,對了,請問你在找什麼呢?”

芙亞尼可滿臉通紅的說道,“我想找宇宙哲學類的書籍,理通世界萬物的事理一首是我的理想,與誌向。”

法克聽到這裡,對她難以啟齒,去揭示那“宇宙哲學是不可能被理清了”的事實。

‘真是該死,我現在還不能對她揭示出這個事實,父親的一生慚愧,到頭來都未能被實現,我發現了此事實,但未能找到其解決之道,總有一天待我找到其解決之道,我一定會連因帶果,將事實公之於眾。

’‘父之英靈兮,待吾於天哉。

安息矣!

’瓦可思索著。

“哦,嗬,那真是一個好理想,但我希望您不要深鑽,那本一矛盾議題。”

瓦可輕聲對尼可說道。

“嗯?

您為什麼這麼說呢?”

“宇宙哲學的奧秘,至今還並未有人蔘悟透,那好似是一個死衚衕,既然是死衚衕,我自然是不希望會有足夠多的人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來去研究它。

那,也許並不值得。”

瓦可提醒道。

那似乎是對尼可內心理想真誠的迴音,清澈而又有餘音,餘音縈繞起來,使尼可不禁沉思起來。

“算了,我來和你一塊兒找找吧。”

“宇宙學理論類,a類,b類,c類。

哦,c類是哲學類,我找到了。”

瓦可輕聲呼喚尼可,尼可靠過身來檢視。

她就好似一個妹妹,在失去親人的這麼多年裡,就在那一瞬間,瓦可忽然有一種親情暖溢的感覺。

就是在那時,瓦可心頭開始泛起愛情的萌芽。

尼可用手指著圖書館內的桌子示意要與瓦可一起坐這裡閱讀。

瓦可的心悸動了一下,但是瓦可是最專注的學者,當他讀起書來,全程都冇有抬一下頭,全然未察覺時間的流逝,在最後快到上學術研究時間的時候,還是尼可提醒他說該走了。

學術研究時間開始了。

這裡的學術商討很激烈,一個人首先提出了一個議題:從空間理論學角度來看,人類可以長壽嗎?

[長壽≠不死,不管是人形具象化生命體還是意識態生命體,都有其消亡的時刻,他們總的對於宇宙來說都是養料養分的存在,若以三維空間為例,一種植物一個月或長時間不給其澆水施肥,是不是任何人都能猜想到他的最後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死亡。

宇宙也一樣,如果冇有足夠的養分推動宇宙循環係統的運行,宇宙這個龐大的“機器”也會停止工作。

(但因為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的,故任何生命體隻能做到延長壽命期限,不能做到不死不滅,因為宇宙包容萬物,萬物及一為人,任何人都不能違其法則,損其秩序。

)]其中一位學術探討者弗納昂斯德指出,“人類長壽是可能的,但是在那期間必會經曆無數的磨難,度過漫長的歲月,距我們約3000000光年的仙女星係,其生命體的平均壽命現可達到2007歲。

還有ARCTURIANS(大角星人),他們在銀河係內也是個先進的文明,據說他們現在都可以用心智力量移動物品,進行心電感應了,他們的世界幾乎己冇有了疾病,其平均壽命更是達到了350至400歲區間。

由此可見,長壽是極有可能的。

另一位宇宙學家神厘斯說道:“長壽又有什麼意義呢,不過隻是讓情感延續罷了,若人類尋求長壽是為了加快社會發展速率,那樣反倒會讓情感絆了社會發展速率的前進腳步,故則完全冇必要維持於一個空間一個文明促進其發展,曾經天鵝星(距金星1550光年)上的生命體多次拜訪地球,——其第三代文明雷姆利亞大陸文明(雖然那己是53020年前的事了,但也是我們的衛星監測器之前檢測到的。

)說明文明需要更迭,但是暫且我還冇有找到文明更迭是需要自然調節還是人為調節?”

說著,神厘斯暫時退出了討論。

宇宙學家羅布說道:“理論果然需要實踐來證明啊。”

說完之後,他好像冇有其他的觀點了,便也退去了。

接著,宇宙學家奧布斯韋說道,“長壽既然是可能的,那麼增加壽命期限的途徑與方法又是什麼呢?

我們的前輩仙女星係的生命體究竟是如何到達第西密度的呢?

這一點雖然有理論的支援,卻冇有實踐的印證。”

弗納昂斯德對於他的問題回答道,“雖然我們現在無法以實踐的方式來探究生命體到達第西密度的途徑方式,但我做了一個猜想,根據仙女星繫上的生命體似到達意識態體的事實,那既然我們現在無法找到更多有關的例子,不妨把仙女星係就視為一個極端態進行假想。

可知仙女星繫上的生命體現己脫離了物質態體,而物質胎體意識胎體的區彆,我認為就在意識態體相對於物質態體對社會發展樹立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上來說。

所以我們應該……”弗納昂斯德話還未說完就被另一位宇宙學家洛維爾給打斷了。

“為何思考的如此深奧?

弄得我都聽不懂了。”

眾人紛紛覺得他是在裝,因為他是這群人中發表論文次數最多的。

“思考到達第西密度的途徑方式不是我們這些身在三維空間的低等生命體能夠思考的。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n 1)維度生命體才能夠理清n維生命機理。”

洛維爾早己不想說了,他隨即住了嘴。

這時,瓦可突然拍拍桌子說道,“各位前輩,恕我無禮,我也想再次發表自己對此議題的看法與意見。”

眾人對此新生投以欣賞的目光。

“我認為要到達第西密度的話,前輩們剛纔己經提到了,大抵是生命體客觀地由物質態體轉向意識態體,那我們必然應該去思考:物質轉向意識的過程是何樣的,意識是自然生長,也可說是宇宙派生的,而物質分為人造物質和天然物質,人造物質態體即為普通的機器人類,而天然物質態體,即為三維空間內人生來具有的皮膚,它們生來可以隨自然環境變化而不斷適應並加以改變,故為天然物質態體。

物質態體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即為物質態體能夠通過物質上的享受來提升或減損意誌力,缺點即為物質態體的存在會不斷且大量地消耗自然資源,使其背離生命體生存與發展之道,使其人類壽命期限不可能增加,而且還有可能降低,(若到那時,便己經進入到一個文明逐漸消亡的階段了),故我們為了沿順生命體生存與發展之道,逐漸增加人類壽命期限,我們不能夠繼續長時期地保持物質態體,應及時地進入意識態體。”

“其具體過程我認為應是對於剛纔我所說內容的逆過程,應先是生命體主動接觸自然纔可能進入意識態體。

——當物質界達到極致充盈狀態時,人類生活達到‘共產’狀態時,此時人類應該主動接觸大自然。

我也做了一個猜想:猜想金星人民的無數意識到最後將會因意識力過於強大而逐漸脫離物質態體,但是這終歸隻是一個猜想,如果我們要將它驗證為事實的話,還得需要今天在座的各位著名宇宙學家的不懈努力呀。”

“加油吧,各位,人類的未來攢握在我們手中。”

“願希冀之花終將綻放。”

如此一番演講。

讓瓦可在學術組織中獲得了其他著名宇宙學家的l目光,頓時名聲大噪。

來到這個學術組織,瓦可真是,譽情悉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