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死有餘辜

    

-

波洛接受了好友布克的邀請,開始案件的偵破工作。

由於醫生的屍檢結果,可以確定,雷切特的死亡時間是在昨天夜裡0點到2點之間。

正好是列車一頭撞入暴風雪當中的時間段,因此可以肯定,凶手不存在有下車的可能,必然還在車上,還在他們身邊。

而由於普通車廂會在晚飯過後就上鎖,可以排除身處在普通車廂的人員。

因此凶手的範圍,就被鎖定在了還身處在非普通車廂的成員之中。

波洛要來一張車廂的平麵圖,在圖上標註有每個人所在的房間,然後提出檢視護照和車票的要求。

布克逐一滿足了波洛的要求,波洛也正式開始了排查工作。

第一個接受問話的是雷切特的秘書麥奎因。

對方好像對雷切特的死,並不感到意外,甚至有點幸災樂禍。

“他們還是乾掉他了?這老頭很強壯啊……”

然後在調查之中,波洛得知,麥奎因是在一年多前遇見的雷切特,機緣巧合下,他獲得這份高薪的秘書工作。

主要任務就是帶著雷切特先生環遊世界,擔當導遊兼翻譯的角色。

麥奎因對主人雷切特的瞭解也不算多深入,隻知道雷切特一定是個假名,所謂的環遊世界,也是為了躲避某些人和事。

兩個星期前,雷切特開始收到恐嚇信,信件似乎是來自某個頗有勢力的幫派組織,在信中直言——

“雷切特,我們一定會乾掉你!”

就連信裡的每一個字母,都出自不同人的筆跡,想要鑒彆是誰寫的,簡直難如登天。

麥奎因也和波洛一樣,本能上就不太喜歡自己的主人。

他最後一次和雷切特見麵,是在晚上十點鐘。

然後波洛詢問了麥奎因的全名——赫克托·威拉德·麥奎因,並附上了自己在紐約的住所地址。

至此,第一位嫌疑人的盤問,告一段落。

…………

波洛返回到案發現場,對屍體進行了更深入的檢查。

然後得出一個頗為有趣,也讓讀者們一頭霧水的“清晰”結論——

凶手是個力氣很大的男人;

凶手是個軟弱無力的女人;

凶手是個慣用右手的人;

凶手是個左撇子;

波洛說著說著,都被他自己得出來的結論給氣笑了。

但在雷切特身上的傷痕,卻清晰無誤地指向了上述的結論。

真相越發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此外,雷切特是隨身攜帶了槍械的,卻冇有任何反抗痕跡。

車廂內他的各種私人物件,擺放整齊,也冇有被打碎在地。

基本可以肯定,雷切特是被迷暈之後,凶手再實施的謀殺。

波洛隨後發揮出了在《羅傑疑案》上展現過的深厚功力——

對細節洞若觀火!

他在凶殺現場,發現了兩根火柴梗,形狀不一,一根是雷切特私人攜帶的火柴,另一根是車上提供的火柴。

在地板上,波洛找到了一塊小小的方形薄棉布,十分精緻,邊角位置還繡著一個首字母“h”。

然後是一根菸鬥通條,也是雷切特冇有的東西。

醫生還在雷切特的睡衣胸袋裡掏出了一枚金錶,上麵指向靈塵的一點一刻。

證據可謂是非常地多,讓醫生激動不已。

但波洛反而是為此深深苦惱,他也不執著於現場遺留的證據,而是提出——

“我需要一個老式的女士帽盒。”

醫生不明所以。

而波洛則從列車員的口中,得知了車廂內,一共有六名女士。

波洛如願得到了其中一名女士的帽盒,取下墊帽子的鐵絲圈,搭配酒精爐和燙髮鉗,製作成了一個小道具。

通過這個道具,他複原了現場一張被燒焦紙條上的字跡——

“記小黛西·阿姆斯特朗。”

羅堅身為讀者,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波洛在乾嘛。

但波洛卻發出了一聲尖叫。

少有見這位名偵探有如此失態的時刻。

“我知道死者的真名,以及他為何要逃離原本的國家了。”波洛兩眼發光。

“什麼?”醫生不解道。

“他真名叫卡塞蒂,涉及到一樁陳舊的案子……”

一樁名為“阿姆斯特朗綁架案”的案件,在讀者麵前,緩緩浮出了水麵。

阿姆斯特朗是個不列顛人,後移居宇宙第一強國,他母親是華爾街的百萬富翁,妻子是著名演員之女,可謂是全家名門望族。

他和妻子有一個女兒,被視作掌上明珠,卻在三歲時遭到了歹徒綁架。

在付出了二十多萬美元的钜額贖金後,絕望地夫妻倆卻隻迎回了女兒的屍體,而且至少已經死亡了兩個星期以上時間。

也就是說,無論夫婦二人是否願意支付贖金,殘忍的綁匪都不準備留下小女孩的性命。

美滿的家庭瞬間分崩離析,阿姆斯特朗懷孕的妻子受到刺激,誕下一個死胎後就離開了人世。

阿姆斯特朗也傷心欲絕,隨後開槍自殺。

就連他們家的一位年輕女保姆,也在警方的懷疑盤問下,不堪重負,跳窗身亡。

事後證明,這位姑娘是絕對的清白,和綁架案冇有任何關係。

六個月後,綁架團夥的頭目卡塞蒂被抓,但他卻由於手上掌握有許多權貴的秘密,加上使用钜額的財富買命,竟然鑽了法律的漏洞,成功逃脫。

但民眾早已對這樁慘絕人寰的慘案,怨聲鼎沸,他要再不化名逃跑,估計會被憤怒的國內民眾,撕成粉碎。

而“雷切特”,本案中的死者,正是這麼一位人渣。

“死有餘辜!”

得知真相的布克先生,和羅堅幾乎是書內外同時發出了怒罵。

第一次,羅堅忽然感覺到,他不是很希望波洛偵破這樁謀殺案了。

這種情況,根本不需要動用波洛神探出馬,也許,瓦格雷夫法官纔是這個卡塞蒂的“最佳搭檔”。

必須把這個人渣放在死亡名單上的最後一位!

讓他在擔驚受怕的絕望恐懼下,受儘折磨,最後再被亂刀砍死!!

“唉!”

但羅堅知道,既然波洛已經接下案件,隻怕不挖掘出真凶身份,是絕不會就此停手的。

於是羅堅第一次在閱讀推理小說時,會在情感上如此糾結。

一方麵期待波洛的表現,帶領讀者抽絲剝繭,找出真相,接近真凶。

另一方麵又在替“法外行刑”的凶手,感到擔憂,萬分不希望他被波洛找出來,祈禱好人有好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