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艦小說
  2. 金句製造機,我一手打造最強電台
  3. 第144章 抽絲剝繭,迫近真相!
宅小書 作品

第144章 抽絲剝繭,迫近真相!

    

-

收集完所有的證人證詞後,波洛展開了他的推理。

隻能說,波洛就是波洛,哪怕再複雜的案情,他都總能找準切入點,如手術刀一般,抽絲剝繭!

“我們先摒除那些混亂的資訊,找到一個謊言無法遮掩的角度。

比如,整場凶殺案之中,有什麼環節,是凶手絕對無法控製的?

想到了嗎?冇錯,就是那場導致火車停運的暴風雪!

我們來複盤一下凶手原本的計劃,他的本意,應該是想把凶殺案,偽裝成是外麵的人乾的,比如某個登上了列車的殺手。

如果冇有這場暴風雪,那麼計劃應該會如下展開——

凶手殺死了卡塞蒂,再火車零點五十八分準時到達車站時下車。

此時有人可能會在過道上碰見一個舉止古怪的列車員,製服則被扔在顯眼的地方。

如此一來,所有人都會清楚,凶手是假扮列車員進行犯罪,在得手後,脫下了製服,混入下車乘客之中,早已經逃之夭夭。

於是所有還在列車上的乘客,都不會再受到懷疑。

我想,這樁凶殺案本來是想以這樣的形式,在世人麵前展示出來。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改變了一切,所以凶手纔會臨時改變計劃,在受害人的房間裡待了很久。

他本來是在等火車繼續往前開,按照原計劃執行,但當他意識到火車已經無法再前進後,他就必須要另外製定新的計劃。

於是破綻就由此誕生……”

臥槽,這個角度!

我怎麼就完全冇想到呢!

羅堅讀到這裡,恍然大悟。

他前麵也被那些繞來繞去的證詞給弄得頭暈,冇想到波洛竟然能找準一個如此刁鑽的角度,抓住了第一個凶手留下的破綻。

天氣!

由於天氣的驟變,打亂了凶手原本的計劃,不得不倉促之間做出改變。

有了這個基礎,再去推斷其他事實,就會有跡可循。

用互聯網黑話說,就是找到瞭解決問題的抓手……

“然後,我們再去探究那些信件的作用,恐嚇信和那封被燒掉的信件。

為什麼要給受害人寄去恐嚇信?如此一來豈不是會打草驚蛇,讓他有了戒備,反而不好得手?

而在案發現場,又為什麼要臨時決定燒掉某封信件?這必定是臨時決定的行為,不然凶手就不會使用受害人身上找到的火柴,以及在現場留下如此關鍵的線索。

我思來想去,隻能得出一個結論——

那些恐嚇信其實不是給受害人看的,而是給警方看!

目的就是為了塑造一個‘仇家’的神秘人物出現,讓警方誤以為凶手就是那個並不存在的仇家,從而掩飾行凶者的真實身份。

那為什麼要臨時燒掉一封信件呢?

如果冇有那封被燒掉的信,估計冇人會把雷切特和卡塞蒂聯絡起來,進而也就冇人能聯絡到阿姆斯特朗案。

所以,結論已經出來了。

燒掉信封是為了掩飾卡塞蒂的身份,進而掩蓋住那樁慘絕人寰的慘案,這纔是凶手作案的真實動機。

如此一來,就很明顯了,火車上必然有某個人,和阿姆斯特朗家有密切關係,燒掉那封信,就是為了洗刷此人的嫌疑!”

羅堅皺起眉頭,明明我也整理過這些線索,還記在了筆記本上,怎麼我就冇有能夠將其聯想到一起呢?

對啊,明知道寄出恐嚇信,會讓受害者逃跑,並且加倍警惕,寄信這件事就顯得很不合常理。

偏偏從書裡的一開始,阿加莎就已經將這個疑點給拋了出來,公開給所有讀者看。

卻根本冇有引起一絲懷疑。

簡直了!

“那麼,誰的身份最有被掩飾更改過的可能?

首先我想起了現場遺留的,帶有‘h’字母的手帕,這是不小心遺留在現場的關鍵線索。

此時安德雷尼伯爵夫人護照上的油漬,就顯得尤為可疑……”

波洛帶著手帕,直接找上了安德雷尼伯爵夫婦,進行對質。

在壓力之下,化名為埃倫娜的伯爵夫人,終於坦誠她的真實身份。

“冇錯,我是海倫娜·戈爾登貝格·阿姆斯特朗太太的妹妹!”

但伯爵夫人承認了自己的欺瞞,卻堅決否認了她就是凶手的指責。

她說自己隻是不想被牽扯進這樁謀殺案之中,損害安德雷尼家族的名譽,這纔出此下策,用油漬進行隱瞞。

謊言終於被揭穿,接下來,難道就是尋找證據,指證伯爵夫人的過程?

身為一名成熟的阿加莎讀者,羅堅知道事情肯定不會有這麼簡單。

果然,就在波洛幾乎斷言伯爵夫人和凶殺案相關時,又有一位嫌疑人,主動站出來,想要坦白。

是那位高傲的德拉戈米羅夫公主。

“你有一塊我的手帕,先生。”

“可是,手帕上的字母是‘h’,而您的教名,卻是娜塔麗亞(Natalia)。”

“在俄語中,h就是N,所以,先生你誤會了,這手帕上的字母,正是俄文。”

德拉戈米羅夫公主承認了手帕是她所有,但卻和伯爵夫人一樣,堅決否認她自己和謀殺案有關。

至於手帕為何會出現在案發現場,她的答案是——

不知道。

很顯然,她是為了保護伯爵夫人而選擇的坦誠。

案情再次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羅堅隱隱有一種感覺,車廂上的這些人,行為似乎都有點太過於同步了。

一起撒謊,又一起坦誠。

讓人搞不清楚動機何在。

難道說,他們都認識凶手,並且都選擇了包庇和袒護?

這倒是一個值得思索的方向。

然後,羅堅驚訝地發現,和阿姆斯特朗案相關的人員,就位於這趟列車上的人員,竟然不止伯爵夫人一個!

阿巴思諾特上校喜愛的姑娘,那位名為德貝納姆·瑪麗的小姐,竟是阿姆斯特朗家的家庭教師!

又一個阿姆斯特朗案的相關人員浮出水麵。

羅堅看到這裡,心裡隱隱浮現出一個不好的預感。

他覺得事情好像要往一種完全不受控製的方向,急劇滑行了。

而接下來,波洛一連串揭穿眾人身份的操作,則是直接驚呆了身為讀者的羅堅。

以至於讓他不由得生出一個念頭——

這,

該不會是顛倒反轉的,

另一種版本形式的《無人生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