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小書 作品

第149章 不容然後見君子

    

-

一開始,很多聽眾隻是習慣性地收聽節目,漫無目的,隨遇而安。

反正好聽的就用點心聽,不好聽的內容,就當作催眠曲,幫助自己更好入眠。

漸漸地,隨著顧知書列舉案例的增多和深入,一部分人改變了看法。

他們開始當作樂子來聽。

比如顧知書提及到的以下案例:

“我們都知道,食鐵獸是國寶,雖然在蜀地它好像家家都有飼養,但不要懷疑,它就是國寶,且極其稀罕。

然後問題來了,假如張三去野外露營,不巧碰見一隻野生的食鐵獸,並且饑腸轆轆的食鐵獸,向張三發起襲擊,快把張三咬死了。

請問,在這種情況下,張三是否可以對食鐵獸進行反擊,反殺對方,算不演算法律中的緊急避險?”

“好,答案揭曉,運營同事反饋給我,說留言區裡很多朋友的答覆都是不可以。

食鐵獸是國寶,數量極少,在國外都是極其受到歡迎重視的,怎麼能殺死食鐵獸呢?

但是,諸位請注意,食鐵獸再珍貴,它也是畜生。人跟畜生哪個更重要?

食鐵獸是國寶,那我們又是什麼呢?

我們是人,那不過是個寶貝罷了,人是無價之寶,人永遠高於動物。我20天冇吃飯了,我快餓死了,看到一隻食鐵獸能不能吃?

當然能吃,燒著吃、烤著吃都行。如果冇有衣服穿,快要凍死了,把食鐵獸的皮剝下來穿在身上,這叫什麼?

緊急避險。

當然了,我說的是危險情況下。20天冇吃、冇喝,下著雪,我就穿著一件短袖,我快凍死了,見熊貓殺熊貓,見東北虎殺東北虎,見金絲猴吃金絲猴,每天吃一隻……”

聽眾們快要被顧知書誇張的說法給笑死了。

哪有人這麼說話的?

燒著吃烤著吃都行?那清蒸……咳咳,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食鐵獸的肉配什麼佐料,是孜然還是胡椒粉,慢著!不能再往下想了,很容易滑入犯罪的深淵!!

而且,你說緊急避險不違法,還真就以為自己能在野外乾得過食鐵獸了?

那可是傳說中蚩尤的坐騎!

是熊!

食鐵獸在野外1v1單挑,還真冇怕過誰。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食鐵獸的最大天敵,竟然是老鷹!

當然,不是說老鷹能殺死成年的食鐵獸,而是老鷹往往不講武德,會選擇偷家,專門盯著憨態可掬的小食鐵獸下手,搞可怕的種族滅絕行為。

至於人類?

彆說你乾不過成年的食鐵獸了,真要遇見一隻掉隊的小萌獸,估計你能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來餵它吃,還緊急避險?

彆鬨!

至於東北虎,哪兒涼快哪兒待去吧,如果食鐵獸憨厚的形象還具備那麼一點欺騙性,讓人萌生出能與之大戰三百回合的愚蠢想法,麵對東北虎……

你最好期望那是一頭不餓的小可愛。

不過,之所以大家會當作笑話來聽,主要還是因為,這種情境會出現的概率,太低太低了。

你還真以為蜀地的食鐵獸路邊隨處可見呀?

找個蜀地當地的朋友問問吧!不信謠不傳謠!

至於金絲猴,彆說二十天冇吃冇喝,就算是你吃飽喝足,精力充沛的前提下,你也追不上人家屁股後的一根毛……

所以基本是當作笑話來聽,不具備在現實生活裡太多的參考價值。

但有些案例就不一樣了。

比如以下這個:

“張三見四下無人,起了歹念,意圖侵犯一位獨行的女子。

女子自覺打不過,便假裝同意。在推諉的的過程中,女子找準機會,順勢將張三推進糞坑。

糞坑很深,坑裡的張三呼吸困難,拚命往外爬。女子害怕張三上來之後再次行凶,隨即朝張三的手猛踩,致使張三掉了下去。

張三第二次往外爬,又被一腳踩下,直到第三次,張三徹底掉了下去,再冇能爬出來。

大家覺得這名女的行為屬於什麼?屬於正當防衛還是過度防衛?

有很多人說,踩第一腳叫正當防衛,但踩第二腳、第三腳就是過度防衛。

狗屁!

各位把你自己帶入一下,想一想如果你是這個女的,你踩幾腳?我踩了四腳,五腳,還得拿塊磚往他頭上砸,大家覺得合不合適?

合適得不得了,隻是要特彆注意一點,砸的時候彆把糞濺到自己身上。

弄臟了自己的衣服就不合適了。

對正當防衛的標準過於苛求,就是對受害者的殘忍、對施暴者的縱容。”

包括杜夕月、安卉等女性聽眾在內,聽完這個案例都心裡暖暖的。

對張三的死絲毫不感到同情,反而有種多踩兩腳的衝動。

對啊,那些說隻踩一腳的人,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總把現實世界看成是理想化的樂園,充滿了各種來路不明的聖母思想。

張三是你家親戚?

你還開始站在犯人的角度去替他們著急人身安全和法律權益了?

誰知道讓張三從糞坑裡爬出來,會不會對我實行第二次的人身侵害?

誰敢下這個保證?是你還是你麻麻?

所以女孩子遇到被人侵害的情況,不要猶豫,要用最大程度的措施,去保證自己的安全。

砸石頭都不夠,最好能把糞坑的頂部再蓋上蓋,然後拿大石塊給牢牢壓住。

讓張三見鬼去吧!

不過,為什麼顧知書舉的案例裡麵,犯罪和受傷的總是張三?

不懂!

但一點都不影響張三見鬼去!

“第二十個問題,也是今晚的最後一個互動問題,情況又變得稍微複雜了一點點。

我讓張三到李四家去偷東西,並提前通過種種手段告訴了李四小心點,今天無論如何都不要睡得太死,有什麼風吹草動記得要注意起來看一看。

結果李四起來正好看見有個賊偷東西,然後抄起棍棒,就把那小偷亂棍打死。

那個被打死的小偷正是張三。

但其實是我讓張三去偷東西,也是我故意提醒李四,我就希望張三這個人渣被打。

所以在這個案例裡麵,李四負有刑事責任嗎?我又會負上刑事責任嗎?”

聽到顧知書說這是今晚的最後一個問題,所有聽眾都收斂了臉上了笑容。

什麼?

這就最後一個了?

感覺今晚我還冇有聽過癮呢!!

不是你再多說幾個啊,給我瘋狂加班啊混蛋!!

官博底下的留言區徹底陷入瘋狂,放眼望去,幾乎所有的留言都已經和所謂的互動答題冇有任何關係。

幾乎清一色都是在哀求顧知書再多說一點,再多互動一會。

陳曼和陳樂瑤還有其他工作人員,麵麵相覷。

盛情難卻!

最後還是陳曼拍板決定,把最後的選擇權,交到顧知書的手上。

看到曼姐微信發來的訊息,顧知書哭笑不得。

不是,他明天又不是不播了,至於搞得這麼隆重嗎?

大半夜的讓人加班,簡直是慘無人道好伐?

可隨著他自己親自登上官博,看了幾眼,異樣的情緒又開始在顧知書的心中盪漾。

這麼多的聽眾粉絲,在發聲挽留,對他而言,也是一種神奇的體驗。

他喜歡當電台主播嗎?

曾經的顧知書,對這個問題冇有明確的答案。

說不喜歡吧,明明自己讀書就是選擇了這個專業,小時候也是真心羨慕那些能在電視上給觀眾播報訊息的主持人。

能夠用自己的聲音去治癒和幫助他人,屬於顧知書小時候的善良和溫柔。

但隨著年歲增長,這份善良和溫柔好像逐漸被歲月磨平,坐在播音室內,帶給他的也更多是煎熬和折磨。

前世的自己,已經很難再去享受這種通過聲音和文化去溝通心靈的感覺。

一切都變成了工作和任務,播音也成為了一樁純粹獲取金錢報酬的交易。

失去了熱愛!

哪怕在重生之後,他選擇電台主播這條賽道,也談不上有多少感情在其中。

都是技巧!

通過文抄公的手段,來快速積攢名望,以便將來能夠兌換財富和自由。

所以他替曼姐算計,在節目裡用詩歌隱晦泡妞,通過各路大神的作品,來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對於粉絲這個群體,顧知書也是從一開始的放任自流,到後來有意識地去引導對抗,借網紅水軍的手,來凝聚提純。

生意人的氣息幾乎鑽研到了每一個行為之中。

但今天晚上,一條條熱切的留言,卻好像喚醒了顧知書心中還未被徹底磨滅的一點點熱愛。

讓他能夠拋開生意場上的算計,去單純地,不摻雜任何情緒地,去享受這一刻的感動。

一種,單純來自主播和聽眾之間,因熱愛而凝聚的感動。

所以,顧知書做出了決定。

“好吧,大家的留言,我收到了,盛情那卻,今晚就額外再多說一點吧。

在那之前,還是先把剛纔的最後一個問題解決,李四打死張三,有冇有問題?

冇有!

張三去李四家行竊,李四發現後,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打死入室行竊的竊賊,屬於正當防衛,冇有任何問題。

那我慫恿張三去李四家行竊,又特意囑咐李四留心風吹草動,所以張三的死和我有冇有關係?

很多人爭議的點在這裡,是,我是慫恿了張三,我也提醒了李四,但我全程都冇有動手呀。

我都甚至冇有出現在案發現場,這也能跟我扯上關係?

我隻不過是用了三十六計裡麵的借刀殺人而已。

但是,請注意,還真就和你有關係,除非你能保證,從頭到尾,李四都冇有把你供出去,否則一旦關聯起來,你就是構成故意傷害罪。

大家在做任何決定之前,一定要謹記一個法律原則——

任何人都不能從自己的不正當行為中獲利。

哪怕是冇有直接動手,隻是利用了彆人的正當防衛權力,這也是不被允許的。”

聽眾們聽完,忽然都有點沉默下來。

他們好像在這一刻,都聽懂了顧知書話裡的含義。

是一種勸誡,更是一種善意的提醒。

學習法律,瞭解法律,不是讓大家去利用法律,去鑽法律的空子。

任何人都不能從自己的不正當行為中獲利!

無論是張三的案例,還是瓦格雷夫法官和雷切特帶來的教訓,都足以讓人警醒。

“我剛纔所說的所有案例,都來自於深夜宇宙裡麵一位我很尊敬的法學教授,他被很多喜歡他的人,戲稱為‘羅聖’。

我也想在此引用羅聖在畢業晚會上,給學生們的一場即興演講,來作為本期節目的收尾。

羅老師說,拋棄原則獲得的成功,將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

哪怕法律一時半會拿你冇有辦法,但這也絕非是走向成功的捷徑,更是會註定在將來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很多人都會以所謂的成功人士為榜樣,對他們所說的話,奉為圭臬。

然而,這個世界其實有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並不值得信任。

為什麼呢?

紀伯倫說過,這世間有兩種痛,一種是野心還冇實現的痛苦,還有一種是野心成就後的無聊,很多人都困在兩種痛苦裡雙向切換。

成功,並不能替這些人免去內心的痛苦,這種所謂的成功,也絕不值得期待和追隨。

假如我們以成功人士作為人生榜樣的話,你可能會遇見很多個張三,很多個因為僥倖逃脫了法律製裁,從而改變了人生命運軌跡的張三……

也有智者言:人這一生至少有三件事是無法避免的:一個是苦難,一個是邪惡,還有一個是人生的終點。

所以,願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當下儲存足夠多美好的記憶,去對抗人生不期而至的苦楚;

也願我們在記憶中能夠儲存足夠多的美善,能夠與邪惡相對抗而不和它同流合汙;

更願我們能夠在記憶中有更多的美好,能讓我們平靜從容的走向人生的終點。

2600多年前,當孔子絕糧於陳蔡,七天冇有飯吃。

外麵有暴徒襲擊,但孔子依然絃歌不斷,依然給學生講課,因為他要告訴他的學生,無論在什麼情境下都應該臨危不懼、泰然若處。

他的大弟子子路走過來問老師:為什麼我們會遭遇這種困境呢?

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意思是無論是君子還是小人,我們都有可能會遭受厄運,但君子和小人的區彆在於,小人窮斯濫矣,他們會隨時改變原則;但君子會固守他的原則。

如果世界接受不了我們的理想,這不是我們的問題,是世界的問題。不容然後見君子。

1600多年後,當22歲的蘇軾高中進士,他給主考官梅饒臣寫了一封信,叫《上梅直講書》,也引用了這個典故:

不容然後見君子。

他有大好的前途,春風得意,那時候的他,並不知道等待他的到底是什麼。

我時常想,如果蘇軾能夠提前預知他人生的終點,能夠提前預知他所經曆的一切,他是不是有勇氣重來一遍。

我真心祝福各位,能夠找到內心的寧靜,一生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