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艦小說
  2. 金句製造機,我一手打造最強電台
  3. 第152章 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宅小書 作品

第152章 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

“上一期節目裡,之所以會談到法律,原因很簡單。

因為法治的精神在於對人性幽暗的洞察,每個人都需要意識到自己內心的陰暗麵。

我們常常說要勇敢地做自己,但是真實的自己,從來都有陽暗兩麵。

地上看到一張百元的紙幣,你有冇有心生過偷偷撿起來的衝動?

下班拖著疲憊的身軀坐上地鐵,看到孕婦、老人和小孩,你是不是也想過假裝冇看見,等待彆人來讓座?

在街頭目睹兩人打架,戰況激烈,甚至見血,你是看熱鬨吃瓜的興奮感更多,還是為兩人的安全擔憂的緊張感更強烈?

公交車上身邊就站著一個年輕靚麗的美女,穿著還很清涼,你內心是不是也會湧現過一些不太良善的念頭?

所以到底你是想做哪一麵呢?

從邏輯上來說,光明跟黑暗,它其實不是二元對立的。因為所有的黑暗,不過是光明的缺乏;所有的邪惡,也都隻是對良善的背離。

因此,隻有追求良善,在邏輯上纔是自洽的。

冇有光,就不會有黑暗,冇有惡,就不會有善良。

因為一個人不可能徹底地追求邪惡,他至少不會希望彆人對自己邪惡吧?

所以真正的勇敢,其實是對良善的堅持,這種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隻是也許大多數人,並不期待這種幸福,法治並不推崇哲學王。

什麼是哲學王呢?這其實是一種哲學術語。

柏拉圖以社會分工理論為基礎,認為哲學家應該掌控國家的最高權力,即哲學家為王,其他各等級則完全被排斥在權力體係之外。

在這種理念下,它統治的合法性不在於人們的同意,而在於哲學家基於智慧統治的自然正當性。

以現代的眼光看,這是極其荒謬且不合理的構想。

我們必須要承認自己理性的有限,並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各種似非而是。

我們是如此的渺小和有限,用帕斯卡爾的話來說,我們不過是一根有思想的葦草,跟葦草一般的脆弱。

但正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可以把我們帶向偉大與崇高。

我們生活在此地,但是我們又嚮往彆處的生活,因為人總要對焦生活以外的目標,才能從容過此處的生活。

換言之,隻有生活在彆處,才能生活在此地。

低垂的麥穗跟高傲的稗草,其實長得很相似,我相信有很多人根本就分辨不出來。

但兩者之間的差異是明顯的,一個碩果累累,而另外一個,是具有破壞性的雜草。

所以是虛心地承認自己的有限,還是虛榮地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是我們一生要去思考的話題。

人生不易,不如意之事十之**。

所誇口的一切,也不過勞苦愁煩……”

聽著聽著,很多人都陷入了沉默,心中似乎有股念頭在湧動。

原來,是這樣子的嗎?

顧知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普法,而是為了提醒所有人,注意你內心的幽暗!

格局境界瞬間就拔高了啊!

回想起來,好像也的確如此,在聽到那些生動幽默,略帶搞笑的案例時,其實大家是內心興奮的情緒居多。

他們都在關注張三如何如何,這種行為是不是犯罪,會不會過分。

卻對案件裡的人間疾苦,好像下意識地視而不見。

女子把張三推進糞坑,還踩上幾腳,是不是很泄憤?讓人拍案叫絕?

可誰會留心這件事帶給那名女子多大的心理陰影呢?

她不僅差點受到不法侵害,還親手終結了一條人命。

哪怕那隻是一條罪犯的人命,但對普通人而言,也是親手殺過人了。

殺人!

多麼沉重的一個詞語。

但卻偏偏被所有人輕描淡寫地帶過了,全部心神都投入在了法外狂徒張三的身上。

玩梗樂此不疲。

結合顧知書剛纔所言的那些例子,的確,每個人都好像在日常生活裡,會有過陰暗的念頭。

但到底是什麼阻止了他們真正把那些陰暗的念頭付諸行動呢?

也許這就是顧知書所說的,法治精神的熏陶,以及經過教育和道德培養,深藏在人們心中對良善的美好追求。

因為我知道這麼做是不對的,所以當陰暗的念頭誕生時,纔會感到愧疚和不安。

因為我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冇有受到**的驅使,所以我一天下來,都可以心安理得,不會糾結於自己曾經犯下的“錯事”上,終日渾渾噩噩。

每個人都不是聖人,都會犯錯,也會有產生過不好念頭的時刻,但正是因為我們清醒地拒絕了這些惡念,所以我才能自我標榜,是一個好人。

邪惡與良善對立,法治與幽暗對立,明白法律的邊界在哪裡,可以讓每個人更好地審視內心,去追逐良善,這纔是普法的意義所在啊!

而不是拿著一本法律條文,一字一句地細細斟酌,咬文嚼字,那是律師在法庭上的工作,而並非是大眾所渴望的需求。

至此,大家都已明白,顧知書要表達的含義了。

不由得都露出微笑,先前因風波所引起的一絲不快,徹底消失。

每個人都是有幽暗的,就算是哲學家也不例外,何況是區區一名律師?

當你能夠洞悉人心的幽暗時,也就能理解了他們的行為動機,此時,你有兩種選擇。

墜入黑暗,或者,追逐光明。

顧知書並不希望自己的聽眾們選擇前者,語重心長,於是他們讀懂了他想說的話。

電台外的世界,好像一下子就變得寧靜了下來。

“很多年輕的朋友在我賬號底下留言,說自己時不時會陷入emo,經常會感到憤怒與抱怨。

看到一些讓人憤怒的事件,就會忍不住仗義執言。

甚至因此和人在網絡上開始對噴,謾罵,經常把自己氣得冇有胃口吃飯。

他們問我該怎麼辦?

如果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是不是很不好?

我想,人的憤怒它其實是有價值的,因為如果人徹底地失去怒氣,那社會可能就是死水一潭。

但是,我們不要成為怒氣的奴隸,凡事都要有節製。

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悲傷、痛苦、無奈,令人喪氣。但虛無會讓人喪上加喪。

我的建議是,保持良善。

不要因為外界的種種不公,使自己隨波逐流,放任自我的幽暗占據心靈。

不要因為對一些事件無能為力,就灰心喪氣,感覺世界都充滿了灰暗。

有人說,一個分裂的王國是無法抵禦外敵的。同樣,一個分裂的人,也無法有尊嚴地麵對生命。

良善就如海浪中的錨定,能指引我們人生的座標。

它可以讓我們自洽,讓我們告彆虛無與虛榮,告彆憂傷與emo,讓我們有尊嚴地麵對生命,麵對生活中無法掌控的明天。

最後,我想給大家分享兩位大師的故事,這則故事的名稱,叫《寒山拾得》。

傳言,在唐代天台山國清寺,有兩位佛教史上著名詩僧,名為“寒山”與“拾得”,並稱“寒拾”。

二僧行跡怪誕,言語非常,相傳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

一天,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隻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在節目結束後,很多人都冇有了睡意。

滿腦子都是顧知書最後說的那兩段話。

特彆是那些在今天衝鋒陷陣,和人對罵了一整天的狂熱粉絲們,更是聽得熱淚盈眶。

簡直絕了!

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說得好啊!

突然感覺自己和人對罵的那些行為,莫名地有點low了,回想起來,自己都覺得搞笑。

何必呢!

不過是一個閉門造車的小網紅律師罷了,如果不是這波蹭熱度,自己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和那個人發生交集。

罵人既傷身體又傷元氣,還平白無故給人送去了流量,人家搞互聯網的,有熱度就有收入,你自己呢,啥都冇有!

還因為生氣餓壞了腸胃,完全是得不償失。

看看人家深夜宇宙裡的兩位得道高僧,境界就不一樣了。

任憑外麵怎麼說,是謗我、欺我、辱我、笑我,甚至是騙我,又有何妨?

反正又不會掉一根毛!

我隻走我自己的道路,堅持我內心的良知和善意,像顧知書說的那樣,完成自我的邏輯自洽即可。

能看穿彆人的幽暗,卻不去乾涉,隻恪守自己的良知,然後活得自在,活得自由,活得問心無愧,足矣!

如果說往期的《深夜巷話》,大家是來長見識,學新東西的,今晚這一期,好像又出現了一點小變化。

變成了一期頓悟節目!

但凡是經曆過今天早些時候風波,並且認真聽完本期節目的,好像都經曆了一場心靈的洗禮。

變得更加寧靜平和了。

阿三哥:這個我熟!

杜夕月在房間內,一筆又一筆地在本子上寫寫畫畫,最後,把《寒山拾得》裡的對話,抄了不下二十遍。

越抄越上癮,越看越喜歡。

到最後更是有點熱淚盈眶,微微抽鼻子,這些天來所承受的種種委屈壓力,彷彿都隨著這張紙上的清秀字跡,煙消雲散。

可能有人好奇了,你一個新月集團的千金大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有什麼好委屈的呢?

你彆說,還真有!

畢竟網絡噴子鍵盤俠是不分性彆年齡階層的,逮到一件事就往死裡噴。

很多人都有個誤區,以為是做那些商業賺錢的項目,會被噴得多。

畢竟你是“唯利是圖”嘛。

但事實上,反而是做公益項目,最容易被搞到破防,直接心態爆炸。

因為前者你雖然承受了謾罵,但你收穫了金錢啊!

要是能被人罵就輕鬆日進鬥金,估計很多人每天啥事都不乾,就天天上街找罵去了。

罵吧!

罵得更猛烈些吧!

你的罵人功力怎麼這麼低級呢?在這給我撓癢癢呢?

越罵就越開心,笑容就越燦爛,到最後還指不定誰是小醜。

但做公益就不一樣了,完全是單方麵的付出,費時費力費錢不說,稍微做不好,就會被一頓亂噴。

這也都算了。

做錯了嘛,捱打就要立正。

關鍵是你冇做錯,可能也要捱罵,這纔是最讓人崩潰的。

你一個大小姐為什麼要去做公益呀?是不是為了好名聲,將來給你爹的集團乾的那些壞事擦屁股?

是不是想通過公益把自己打造成網紅明星?在彆的領域收割粉絲韭菜?

聽說新月集團旗下是有醫藥項目的,會不會是借基金會的殼,去誘騙白化病的小孩,讓他們充當免費的小白鼠?

還有很多難聽的話,讓杜夕月委屈得厲害。

明明是一番好意,想著利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去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但卻要無端承受這些人的惡意揣測,肆意辱罵。

她聽見過最讓她難受的一句話,是在一個病友群裡看到的,一個女人說,杜夕月就是個下賤的貨,明明家裡那麼有錢,卻偏偏隻幫孩童,怎麼不見她多拿些錢出來,也救救大人?肯定是彆有所圖,說不準還是個鍊銅癖……

當時杜夕月看見這句話,直接就忍不住在病房內哭了出來。

可她又能怎麼辦呢?

無論你怎麼做,世上總會有人不滿意,等你把幫助的範圍擴大到整個白化病患者群體時,又有人會跳出來說——

你那麼有錢,怎麼就隻盯著白化病群體?我們得了其他病的就不是人了?

她其實根本就冇有多麼遠大的理想,多麼宏偉的計劃。

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想讓更多和自己一樣,被命運折磨的孩子,能夠去往百合花盛開的地方而已。

為何,卻要遭受這麼多的惡意和冤枉?

因此,杜夕月覺得,今晚的節目,對她而言,就是一份最好的禮物。

幽暗會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有人能以良善戰勝幽暗,有人則會被幽暗所吞噬。

我們改變不了他人,改變不了世界的底色,卻能堅守自己的原則。

追逐良善,然後心安!

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