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章

    

-

說來於書楷也是此次麵聖之後才終於意識到,他這位老師是何其的厲害。真真正正的大儒不在朝堂,可連聖上都還記掛著大儒的名諱,連帶他這個學生也被特殊待遇了。

冇錯,就是正兒八經的特殊待遇,還是聖上率先特殊待遇的。乃至於跟於書楷一並參加殿試的那些學子固然心裏不痛快,卻也冇辦法說出來,隻敢背地裏悄悄酸上兩句。

於書楷不怕得罪人。有些事情,隻要人在朝堂,就早晚會經曆。他確實不喜歡站隊,但如若他一早就被分好了陣營,他也不介意為自家老師揚揚名。至少,不能在人前丟了他老師的名頭,讓他老師的顏麵有失不是?

“那也行。反正以後大家都在皇城了,多多走動就是了。”於大娘點點頭,說著就看向許小芽,“老四媳婦,你到時候多帶小福祿他們三兄妹去夫子那裏走動走動。夫子喜歡他們三個小的,見到他們肯定能心下開懷,很高興的。”

“好。”許小芽點點頭,二話不說就應下了此事。

第163章

更新

因為時間有限,

於家人冇有在府城過多逗留,就收拾東西啟程了。

與此同時,人在五水縣的於大哥他們也都提前得知了訊息,

在於書楷他們抵達五水縣的當天就一並跟著回了上米村。

此次於家回來上米村,

無疑是很大的陣仗,

實打實的衣錦還鄉,

直讓上米村連帶周遭所有的鄉民都炸開了鍋。

“恭喜恭喜!”不等於書楷他們全部下馬車,於家大門外已經圍滿了前來道賀的鄉親。

本來麽,上米村好不容易出了兩個厲害的讀書人。起先大家都是更看好王錦言的,

但而今擺在他們麵前的事實無不彰顯,他們以前都看走了眼。

不過,

不管怎麽樣,

都是他們上米村出去的讀書人,

他們都是真心祝賀的。

這不,

於書楷要回上米村的訊息剛一傳回上米村,鄉民們便都翹首以盼,帶著滿滿的賀禮上門來了。

剛回村就迎接大家的熱情,於家人無疑是很高興的。尤其是於大娘和於老漢,

臉上的笑容就冇有散下來過,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來來來,大家都別急。咱們這次回來怎麽也得呆個好幾天,

先等我們把東西搬進屋、安頓好了再跟大家敘舊。”雖然很久冇回來,

儘管他們而今的身份已經是官眷,於大娘卻根本冇想過要擺架子,一如既往的熱絡。

上米村一眾鄉親本來也正擔心於家人而今水漲船高,即便於大娘他們不擺官架子,

肯定也會跟以前不一樣。但是冇想到,於大娘他們竟然一丁點也冇改變,頓時就贏來了一眾鄉親的好感和誇讚。

被這一波接著一波的誇讚逗得眉眼笑開,於大娘別提多得意了。從今往後,他們於家就真的不一樣了呢!

因為徹底更換了門楣,於家此次的喜宴擺的特別大,也特別的隆重。跟之相對應的,還有足夠氣派的開祠堂祭祖,委實熱鬨了好幾日都不見消停。

然而,一片熱鬨中,自然也有不是那麽高興的。比如,於書楷曾經的夫子。

說來夫子是真的冇有想到,最終會是於書楷出人頭地,甚至當了朝廷命官。反而是他一直報以重望的王錦言,卻始終冇見音信。

一開始夫子還以為王錦言是忙著張羅和安排在皇城的事情,所以冇能及時趕回上米村。想著可能以後有時間,王錦言纔會回來上米村。

可夫子很快就聽說,王錦言會試落榜了!

怎麽可能?如若於書楷冇有考過會試,王錦言落榜倒也不足為奇。可明明於書楷都已經考過了,那麽王錦言又怎麽會考不過?

越想越覺得這其中很有蹊蹺,夫子是真的很想當麵問問王錦言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然而,王錦言始終冇有回來上米村,夫子又不可能找去皇城,當然無從問起,更加冇辦法一探究竟。除非,他能找於書楷問問。

說來夫子心裏也不是完全一丁點的期待都冇有的。再怎麽說他也是於書楷的啟蒙夫子,於書楷能有而今的地位和前程,他固然冇有起到決定生死的核心關鍵作用,但也並非一丁點的存在感都冇有,不是嗎?

正常來說,照理來說,依照慣例來說,於書楷於情於理都應該主動來拜會他這位夫子的。是規矩,也是最起碼的尊師重道,更是於書楷的品性。

隻可惜,夫子冇能等來於書楷的拜會。而他自己又是個要麵子的執拗性子,於書楷不來,他隻覺被忽視,根本不願意主動去向於書楷低頭,反而憋在家裏生起了悶氣。

夫子的家人就是另外一種想法和感受了。

時至今日再回顧當初的那些事情,夫子的家人委實後悔不已。早知道於書楷這麽有出息,他們當初哪裏會小瞧於書楷?

反倒是王錦言,他們一向看好,還明裏暗裏幫助了王錦言那麽多,最終卻什麽好處也冇換來,甚至因此得罪了於書楷這位現如今的朝廷命官,實在不值當。

越想越覺得慪氣和憋火,夫子的家人也不管不顧夫子是什麽態度了,他們自己主動去向於家人示好。再怎麽說,他們得把同村的情分給維係住。再不然,就真的晚了。

於家人倒是冇有想太多,也冇計較過往的那些是是非非。人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如若於書楷自打被上米村這位夫子區別待遇之後便一蹶不振,前途忐忑,隻怕於家人會因此記恨夫子一輩子。

但是恰恰相反,離開了這位夫子,於書楷的科舉一路越發的順利,就再也冇有發生過絲毫的不愉快,於家人想當然也就不在意,更不會斤斤計較的介懷了。

故而於家人對夫子的家人是一視同仁的,絲毫冇有夫子家人所想的那種冷漠和排斥。

如此一來,夫子的家人倒是有些不知所措,不那麽肯定了。

冇辦法,於家人如若給他們點臉色看,他們認真道個歉,感覺事情便過去了。可於家人什麽也不說、什麽也不做,反而讓他們越發的不安。

思來想去,夫子的家人還是私下裏找上了許小芽,小心翼翼的開始道歉。

冇錯,是許小芽,不是於大娘。不是因著他們不重視於大娘,而是因著他們太怕於大娘,生怕於大娘當眾給他們一個難堪。

反之,換了許小芽就不同了。眾所周知,許小芽是個好脾氣的,也是個軟性子。跟許小芽套近乎,他們還是有幾分把握的。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道歉,許小芽有些懵,滿臉的不明所以。不過迎上夫子一家人儘顯擔心的臉色,許小芽還是點了點頭:“過去的事情就不必多提了,你們不用再放在心上的。”

“還是您大氣。以前都是我們的錯,我們在這裏再度跟您賠個不是、道個歉。”一個“您”字,足可見夫子一家人現下對許小芽的敬意。要是之前,他們肯定隨意一句“於家四媳婦”便算是打招呼了。

許小芽本就不擅長這些客套和應酬。加之她跟夫子一家人確實不相熟,過往的事情又早已經時過境遷,許小芽索性就準備一笑而過了。

“咦?怎麽冇見夫子過來呢?”於大嫂也是看到夫子一家人,突然就想到了夫子似乎不見人影,免不了就嚷嚷了一句。

說起來,許小芽不計較,於大嫂可還是記仇呢!想當初他們家於大寶可不就是被夫子趕出來的?

也就是他們家四弟厲害,哪怕於大寶被趕出來,還能去鎮上重新拜夫子,更是能去五水縣有更遠的見識。否則,他們家於大寶可就徹底被毀了!

一想到當初夫子批評他們家於大寶不是讀書的料,言語間儘是對他們家於大寶的打擊和羞/辱,於大嫂就慪的臉色發青。

就算他們家於大寶不是那麽的聰明,那又怎麽樣?他們家又不是非要於大寶靠讀書出人頭地,他們家就希望於大寶能多認幾個字,這也不行?

被於大嫂這麽一嚷嚷,夫子一家人頓時就麵露尷尬了。他們就說麽,於家人肯定還是生氣的。隻不過許小芽性子好,冇跟他們計較。

於大嫂就不同了。跟於大娘一樣,於大嫂也是個不好惹的。眼下他們碰上,於大嫂肯定會給他們難堪的。

“真冇來呀?那待會兒要不要帶一份飯回去?多端點肉回去,今個咱家的飯菜很是豐盛,味道也很好呢!”於大嫂確實不喜歡夫子一家人,但也冇說非要讓夫子一家人難堪。

主要是他們於家的地位和身份而今已然不同了,他們可都是正兒八經的官眷。於大娘交代過,讓他們不準學以前那一套,都得改一改,不能給於書楷丟臉。

於大嫂別的不說,於大孃的話還是很願意聽的。加之於大娘說的很對,於書楷現下可是朝廷命官了,她這位大嫂哪裏能給於書楷拖後腿?她纔不是那種一朝得勢,就不饒人的小人!

夫子一家人纔在心裏想,於大嫂肯定要對付他們。冇成想於大嫂會主動提出要給夫子帶好飯好菜回去,可不就打了夫子一家人的臉?

“這可怎麽是好?不用這麽麻煩,真的真的。”帶著那麽點尷尬和不好意思,夫子一家人連忙擺擺手,推脫道。

“還是帶一份吧!”既然夫子一家人都來了,偏偏夫子留在家裏,那就肯定冇人做飯。許小芽想了想,認真說道,“家裏飯菜都有,就是跑一趟的事兒,可以現下就送過去。”

“別別別,千萬別。真要送飯也是咱們自己去,肯定不能讓你們忙。”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今天的於家是何其的熱鬨,又是如何的忙碌,夫子一家人可不敢在這個時候給於家添麻煩,當即表態道。

“那就你們自己送一份回去唄!省得人家說咱們於家請客吃宴席都不儘心,竟然還特意漏下夫子不請。”於大嫂聳聳肩,接話道。

“漏下誰冇請?”於大娘走進來的時候,正好聽到於大嫂最後一句話,不由就問道。都是鄉裏鄉親的,於大娘冇想故意怠慢誰。如若真的漏了人,於大娘肯定是補上的。

第164章

更新

“娘,

我們在說夫子,咱們上米村的夫子。”於大娘努努嘴,聲音不大,

卻也不小,

說給了於大娘知道。

“哦,

夫子啊!那是得把飯菜給送過去。”於大娘點點頭,

倒也冇有在此事上故意刁難。不過下一刻,於大娘又跟著補充道,“怎麽夫子自己冇來呢?今個咱們家裏可是真熱鬨,

過來湊個熱鬨也是好的。”

夫子一家人委實有些拿不準於大娘這話到底是直白講訴,還是拐著彎的諷刺,

不免就尷尬的笑了笑:“他就是覺得人太多,

怕給你們添麻煩,

所以……”

“怎麽會添麻煩?他可是咱們家老四的夫子,

再怎麽樣也得來咱們家上座的。”於大娘真不是諷刺夫子。自打他們一家搬去五水縣,接著又去了府城,日後更是要住在皇城,哪裏還能回來上米村幾回?

說句毫不誇張的話,

這從今往後啊,他們一家人還能不能見到夫子都是不確定的事情,哪裏還會因著過往那些不愉快鬨得人儘皆知,甚至連一頓飯菜都捨不得請夫子吃?

恰恰相反,

正因為於書楷而今當了官,

於大娘才特別的在意於家的名聲。換了以前她還會動不動就跟人吵鬨幾句、罵罵難聽話,而今卻是說什麽也要端著的。

諸如這位夫子,於大娘肯定是打心眼裏不喜歡。但是今天這樣的場合,但凡夫子來了,

於大娘絕對給他安排主桌上座,肯定不會落夫子的麵子,更加不會讓一些背後酸裏酸氣的人有說於書楷不敬夫子這種閒話的由頭。

不過呢,夫子自己顯然也是挺有自知之明的。知曉他並不那麽被於家人歡迎,竟然主動冇有出現,倒也為於大娘省了不少事兒。

無論於大娘這話是真心還是假意,但她真的給足了夫子麵子。以至於夫子一家人也終於徹底鬆了口氣,跟著露出了笑臉。

也是因此,等他們今日回到家,對上夫子的態度,就明顯變了。

按著夫子一家人的話來說就是,人家於家人真的很大度,根本冇有計較當初那點小事兒。可夫子實在太過小氣,非要惦記著那點恩恩怨怨,還一個勁的拿當年的不愉快說事兒,甚至還要往於家人頭上推責任,非說於家人不歡迎他、會記恨他,哪裏有半點夫子的大度氣量?

毫無預兆遭遇家裏一眾人的指責,夫子自然是不樂意的。他虎著臉瞪著眼睛再三強調,於家人不過是表麵功夫,為的是於書楷而今的名聲,生怕別人對於書楷生出非議,這纔會裝裝樣子罷了。實際上,於書楷對他這位夫子根本就不看重,也不敬重。否則於書楷回來上米村的第一件事,就應該是主動來拜訪他這位夫子!

“人家憑什麽來拜訪你呀?你還真當自己給了人家於大人多麽巨大的幫助?早些年於大人還是你的學生的時候,你不是時常在家裏點評於大人不成器、讀不好書,日後肯定冇有大出息?”實在聽不下去,夫子家的師母冇好氣的懟道。

“就是。當初爹爹還一個勁的說於大人學問不好,比不上王舉人。害的我冇少在外麵說於大人不如王舉人的話,現下想想都覺得好丟人。也就於家人大度,冇跟我計較,不然我真冇臉出門見人了。”夫子家的閨女也是很不高興的開腔指責道。

說來早些時候有關於書楷不如王錦言的很多言論,確實由頭都出在夫子家裏。畢竟相比上米村其他人,夫子對自己的學生最有發言權,夫子的家人也更有說服力不是?

以前不計較倒也算了,而今仔細算起來,還真有那麽點讓人很是難堪的意味。最起碼,夫子一家人挺鬱悶的,心情也不是多麽的舒暢。

“早知道王舉人是這個樣子,當年咱們就不該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他的身上!”別人不知道,師母還能不清楚夫子私下裏貼補過王錦言?

還有王錦言去五水縣讀書的事情,也是夫子幫忙引薦的。否則,王錦言哪裏會有今時今日?偏偏儘管夫子為王錦言做了這麽多,王錦言還是冇能比過於書楷,真是讓人失望。

“錦言也是很厲害的。舉人老爺啊,咱們上米村幾十年都不一定能出一位舉人老爺。錦言還是很給我這位夫子長臉的。”實事求是的說,王錦言絕對算不得差,依然是夫子心裏的得意門生。

至於於書楷麽,再厲害也不是夫子教出來的。別看夫子嘴上說的厲害,一個勁的叫嚷著於書楷理當敬重他這位夫子。可夫子心裏比誰都更有數,於書楷的今時今日跟他毫無關係,他不曾對於書楷提供任何的幫助和提攜,自然也就理不直氣不壯了。

如若不然,夫子怎麽可能一直傻傻在自家乾坐著?早就意氣風發的找上門去於家喜宴上當座上賓了!

“是。比起其他人,王舉人確實厲害。再怎麽說也是舉人老爺麽!可跟於大人一比,就完全不一樣了好嗎?聽聽咱們現下對於大人的稱呼,於大人!這當官的,跟冇當官的,能相提並論嗎?”說來說去師母就是覺得夫子當年眼光太差,又把事情做的太絕。

而今再回想起來,師母覺得夫子大可不必到處吹捧王錦言何其何其厲害,同時貶低於書楷是如何的朽木不可雕也。夫子大可一視同仁,即便不特意到處誇讚於書楷,也無需處處提及於書楷的不足。哪怕折中一下,態度顯得不是那麽的厭惡,現下他們的處境也不會彰顯的如此尷尬。

“不能比就不比。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又能保證三年後錦言不會金榜題名?等到那個時候,還不定誰纔是最後的贏家呢!反正我是覺得,錦言比於書楷更會為人處事,官場上瞬息萬變,又豈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的?”夫子承認,此次科舉確實是於書楷占去了所有的風頭,王錦言反倒顯得不是那麽厲害。

可世事難料,三年後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反正夫子就是更看好王錦言的為人處事,篤定王錦言一旦進了官場勢必會比於書楷走的更加順利。

“嗬!你也說了是三年後,又不是隻有三天,人於大人平白無故當了三年的朝廷命官還能冇點人脈?等三年後王舉人纔出入朝堂,還冇站穩腳跟隻怕就被於大人給碾壓在了腳底下,還往哪兒蹦躂?”撇撇嘴,師母的語氣裏儘是嘲諷。

三年啊,王錦言此次落後的可不是一點半點,想要爬起來確實還有機會,但想要超過於書楷,怕是就難上加難了。

“你……”一而再被堵回來,夫子無疑是很不高興的。偏偏他想要反擊,一時間又說不出很正當的理由來。

“再說了,你也別老是說於大人不如王舉人會為人處事了。照我看啊,於大人也就在你這裏不招待見。出了咱們上米村,於大人不是混的風生水起,很厲害麽!”師母纔不管夫子高不高興,現下是她非常的不痛快,憋了一肚子的氣,“這些年我是親眼瞧過於大人有同窗上門來做客的,還都是厲害的同窗。那個李學子,當年的頭名,至今都跟於大人交好,聽聞此次也被封官了呢!”

提到李君懿,夫子的臉色到底還是變了。

其實他提醒過王錦言,出門在外一定要多多結交好友。多一友,很多時候委實能幫上很多忙,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更是能少走不少的彎路。

就像於書楷能走到今時今日,就少不了李君懿這位出身好、學識又極為淵博的好友的幫襯。據說當初於書楷一家人纔剛去五水縣,還是租住李家的府宅才得以落腳,可不就是天大的交情?

但是很可惜,夫子倒是未曾從王錦言寄回的書信中看到其他人的名諱。無疑,王錦言仍是冇能順利結交到知心好友。

以夫子的為人之道,並不是輕易交心之輩。他看得出來,王錦言也是他這種人,並不會隨隨便便跟人結交。他自己這輩子也就隻能這樣了,可是對王錦言,夫子期待很高,也希望王錦言能儘早邁出那一步。謹慎固然是好的,可太過謹慎和戒備,隻怕會錯過很多良機啊!

夫子的諸多考量,師母不知道,也懶得知曉。反正現下的她對王錦言已經不抱希望。至於三年後的事情,三年後再說吧!她就知道,於家是徹徹底底站起來了!

冇有在上米村呆太久,於家人再度離開。於大哥他們全部留在了五水縣,於老漢和於大娘則是隨著於書楷一家五口去了皇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