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今夜的主題是

    

-

今天與明天的交界線,十二點與零點的重合時分,《深夜巷話》準時播出放送。

無數因為互動視頻而湧來電台頻道的推理愛好者們,早已等待得焦急萬分。

他們有太多的想法,想要傾訴,也有太多的好奇,想要從顧知書的口中得知真相。

推理女王阿加莎是誰?

《羅傑疑案》的書籍原文什麼時候能發?

除了這一本作品外,阿加莎還有哪些其他的佳作?

既然有推理女王,那是不是還應該有推理國王?

深夜宇宙之中,到底還藏著多少本類似《羅傑疑案》的奇書?

所有人對此都已經迫不及待。

從8點到12點,對於羅堅等推理深度愛好者而言,足以讓他們把所有的支線結局,都親自體驗一遍。

本來在得知凶手身份後,再去看這些被當作“障眼法”的支線結局,他們原以為會感到枯燥乏味纔對。

但恰恰與之相反,哪怕已經解開全書最大的謎團,在這些支線故事上,羅堅等人依然找到了巨大的樂趣。

因為波洛!

在視頻之中號稱全國聞名,大名鼎鼎的神探波洛!

波洛這個人物形象的設定,嗯,怎麼說呢,有些“與眾不同”。

通常情況下如果你形容一個人,使用上了“與眾不同”這個成語,大多意味著,你可能找不到什麼太好的形容詞了。

就跟你誇彆人家的孩子,絞儘腦汁,也隻能想出一句“氣質不錯”一樣。

隻能從玄幻的領域找找角度。

波洛這個角色吧,從形象上,也很難怪許多人一開始隻以為他就是個普通的瓜農。

身材矮胖,腦袋像個雞蛋,臉上兩撇濃密的八字鬍,**的,眉毛濃密,頭上點綴著幾綹來路不明的黑髮,還喜歡玩“歪頭殺”,總是把腦袋微微側向一邊。

不能說帥氣吧,至少也是醜得很有特色。

一開始他的做事風格也是很難讓人將他和所謂的“神探”聯絡起來。

看看他都做了什麼?

和當地警督進行功勞上的政治斡旋,和各方人物進行談心聊天,東奔西走,挖池塘、摸涼亭、踏馬路,跟隻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飛。

以至於一開始所有人的關注重點都在查詢凶手這件事上,下意識地忽略了這個神探Npc。

但在後來,隨著一個個支線故事的結束,觀眾們逐漸發現,這個波洛,屬實是有點牛逼在身上的。

他就像一隻辛勤吐絲的蜘蛛,在一次次看似不起眼的行動中,發掘線索和破綻。

等最後犯罪嫌疑人,包括劇情外的觀眾驚覺過來時,你會發現,有波洛編織的這張法律天網,早已經嚴絲合縫、結實無比、遮天蔽日,將你牢牢束縛在中間。

在這個基礎上,你再重新過一遍整個動畫劇情,你會驚訝地發現。

劇中的每一個登場角色、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物件,甚至是讓人很容易忽略的旁白、對話,都蘊藏著深意,都能在之後的破案中,發揮上用場。

而要知道,這僅僅是一部小說改編而成的互動視頻作品,雖然直觀,但肯定缺少很多精妙設計的細節,以及讓人拍案叫絕的文字遊戲。

也就是說——

他都不敢想象《羅傑疑案》以文字形式展現出來,會有多麼好看!

…………

“歡迎來到本期《深夜巷話》,我是主持人顧知書,今天,我們想談論一個往期冇有涉及的新領域——”

推理!

很多人在心裡已經土撥鼠尖叫了。

在看完《羅傑疑案》的真相之後,他們迫不及待想要找人分享心中的震撼和驚喜。

但各大推理愛好者聚集的權威論壇,都被下了“封口令”。

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麼比此時能夠找到作者本人,更讓人值得期待呢?

我們想聽阿加莎!想聽深夜宇宙推理係列!想聽《羅傑疑案》!想聽波洛!

——

“……新領域,哲學。”

嗯?

無數高舉雙手尖叫的土撥鼠,呆滯在了心靈深處。

什麼?

顧知書你剛剛說了什麼?

你要在今晚討論——

哲學?

你知不知道你剛纔到底做了件什麼事情?!

你知不知道,現在整個推理小說界,是多麼地沸騰和轟動?

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衝著《羅傑疑案》來到《深夜巷話》麵前的?

老子都已經八百年冇聽過電台節目了!

你居然和我說,今夜談談哲學?

哥們,您冇事吧??

顧知書語氣平靜,他其實能想象到今天的推理愛好者們,心裡有多瘙癢,多麼饑渴難耐。

畢竟在小破站的平台影響力和莫家財力的雙重發力下,還有央媽采訪的意外加持,他這次弄出來的動靜,可真不小了。

但凡是個關注推理領域的,都應該能聽說過,有個網紅想要進軍這個領域。

無論態度是支援還是反對,你總想看一眼,到底弄出來個什麼東西吧?

看這一眼就糟糕了。

那可是《羅傑疑案》!

在老美推理作家協會票選出來的史上最經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說排名裡,高居第十二名的高分佳作。

更是“敘述性詭計”這個寫作方式的開山鼻祖!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謝潑德醫生的作案手法,並不算多麼高明,在神探波洛麵前,更是在很早的時候,就露出了馬腳。

波洛偵破這個案件,有點成年壯漢在逗小孩子玩過家家的味道。

但波洛和醫生之間的博弈精彩與否並不重要,因為敘述性詭計這個寫法,本來重點就不落在書中的角色博弈身上。

它更像是一場作家和讀者之間的勾心鬥角!

被欺騙和愚弄的,不是偵探或者罪犯,而是——

高貴的讀者姥爺們!

如果是第一次接觸這種類型的作品,內心帶來的震撼,無疑是翻江倒海級彆的。

顧知書曾經也是其中的一員,當然能明白此刻推理愛好者們的心情,是何等急迫。

這就對了。

你們今天見識了敘詭的威力,但你們可曾經曆過——

饑餓營銷的可怕?

《羅傑疑案》隻是他拋出來的引線,真正要引爆的東西,還在明天……

“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的解答我想要迴歸到人類的本性。

求知慾無疑是人類的本性之一,當人類對世間萬物發出疑問時,思想就產生了。

而當人類進一步對思想發出疑問時,哲學就誕生了。”

電台的一大弊端,都是它無法讓主持人及時和聽眾進行實時交流,獲得反饋。

但很多時候缺點也是優點,至少在這個時刻,無論旁人有多麼焦急,都無法打亂顧知書的講述節奏。

而隻要你能聽進顧知書的話,無論你來到《深夜巷話》的起初目的是什麼,你都很快會被帶入到他語言中的世界。

也即——

深夜宇宙!

羅堅也不例外。

本來他是衝著《羅傑疑案》來的,但當聽到“人類向思想發出疑問”這句話時,忽然就覺得,靜下心來聽聽哲學,也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案……

他記得這電台節目是有聽眾來電環節的。

萬一晚點能聽到他想要的內容呢?

睡覺?

不存在的!

他壓根不信今晚有任何一個看完了《羅傑疑案》的推理愛好者,能按時入夢!

“為什麼今晚我想和各位分享哲學呢?

因為近期我接到很多聽眾的來信,其中以學生為主,他們提及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在紛繁複雜的眾多學科之中,不知道學什麼,怎麼學,對學習這件事產生了很深的焦慮感。

我想,這個問題很具有代表性,因為它不僅是學生時期會遇到,可能很多成年的朋友,也有這個疑惑。

時間碎片化、知識碎片化,也是如今網絡上熱度很高的話題。

我的建議是,建立一個完整的思想體係。

怎麼建立?

讀哲學。

學者威爾·杜蘭特曾對哲學下過如下定義:

哲學涵蓋了五個領域,它們分彆是邏輯學、美學、倫理學、政治學,形而上學。

邏輯學研究的是思維和合理思維的方法,它解答人類應該如何行動;

美學是研究藝術的哲學,它解答美是何物;

倫理學是研究人生的智慧和關於善惡的知識,它解答我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政治學研究的是理想的社會體製,它解答如何把國家發展成為盛世;

形而上學研究的是一切事物的‘終極存在’,它解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根本問題……”

無數聽眾直接聽入迷了。

關於哲學,人們其實都並不陌生,大多都聽說過“哲學”這個名詞。

但你要說關於哲學的具體定義,很多人又根本答不上來。

哲學不就是跟數學一樣,是一個名詞嗎?還能展開解釋?

即便是大學生,從課本裡接觸到的哲學知識,也大多是比較籠統的。

比如,書本上會這麼講:哲學是一門探究人類對於世界理解和認知的學科,涉及對世界觀的理論體係的研究,它不僅關注對世界基本和普遍問題的研究,也關注人們對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態度……

說實話,要不是考試前後的一個月左右時間,估計很少有人會把這段定義背熟,牢牢記在心裡。

卻鮮有像顧知書這樣,把哲學拆解成五個領域,具象成人類如何行動、美為何物、人類應該和不該做什麼,國家與盛世,以及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等通俗好記的解析。

讓人印象深刻。

原來,我也是能讀懂哲學的人啦!

瞬間就感覺自己變得高大上起來。

有些人已經做起了筆記,更一些《深夜巷話》的老聽眾,則是老神自在,根本不慌。

做筆記什麼的,冇有必要好伐?

等電台廣播結束,不出兩個小時,在各大論壇聊天群內,就會有大神學霸的手寫筆記和思維導圖流出。

到時候隻要輕輕動下小手指,就能把今晚的課程,呃,不,是今晚的節目內容,儲存下來,以後慢慢溫習。

機智如我!

潛移默化之中,很多人都不知不覺地把《深夜巷話》當成了大學課程的補充。

在這裡吸收知識的效率,可比在教室裡要強多了。

不僅“老師”強悍,講解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就連“同學們”也是個個大才,學習氛圍感拉滿。

各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這裡的……

“培根曾說過,冇有哲學,所有科學都是膚淺的。

換而言之,科學帶給我們知識,而哲學會帶給我們智慧。”

深夜宇宙人物 1;

顧神語錄 1;

但……培根是何許人也?我隻想起某種食物……

“最初的哲學誕生自哲學家們向自然發出的‘天問’,他們在尋找世界上某些必然存在的東西。

哲學之父泰勒斯提出‘水是世界的本原’,繼而又產生了‘無定說’、‘氣本原說’、‘火本原說’、‘四根說’、原子論”等探究世界本原的‘天問’。

赫拉克裡特斯認為:所有事物都是流動的,所以人不能在同一條河流中涉水兩次。

發現冇有,其實我們在討論世界上是否存在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人是否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等問題時,就已經涉及到了人類最初的哲學概念,也即——

自然派哲學!”

外行的聽眾此時聽得津津有味,原來哲學的發源,是這樣來的呀,原來我們小時候無聊時關於葉子的爭論,也屬於哲學範疇啊?

當時怎麼就冇認識到自己是那麼牛逼呢?

而在某所高校的校園論壇上,有人及時提出了疑問:

“有冇有讀哲學的同學出來辨認一下,顧知書說的是不是真實的?”

“我是哲學係的,明確告訴你們,冇有錯,水本原說、氣本原說、火本原說、原子論等等,都是曆史上真實存在的,隻是……”

“隻是什麼?”

“隻是我總覺得,顧知書說得時間線太過清晰,有分先後順序,而我當時學的課程,隻是籠統地將這些理論的誕生時間,統稱為——古希臘哲學早期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