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小書 作品

第124章 開創兩個先河!

    

-

等,等一下,這……

這是什麼?

從顧知書開口,講出第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開始,

所有聽眾都如同被施加了詛咒一樣,真的“茫茫然”了。

一個個都愣在了原地,眼神之中透露著迷茫。

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都聽見了什麼?

一首……詞?

儘管不是所有人都有深厚的詩詞功底,但結合前麵顧知書講述的那個“故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不算太困難。

十年!

原來剛纔故事裡的時間跨度,竟是來源於此!

顧知書所說的,哪裡是什麼故事啊?

分明就是——

一首詩詞!

他是把詩詞的內容,鋪陳展開,填充血肉,然後改編成了一個白話文的故事文字。

所以纔會有十年的時間跨度。

所以纔會最終停在了月光灑落在墓前的場景。

因為——

明月夜,短鬆岡!

這首詞結束在這裡,於是故事也就停留在了這裡。

在短暫的驚愕過後,一股顫栗的感覺,彷彿從靈魂之中升騰而起,讓無數聽眾的手腳都在忍不住輕微顫抖。

這首詞……

這首詞!!

對於詩詞的評判,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

但哪怕你對所有的評判標準,都一竅不通,當遇上一首好的詩詞時,你一聽就能明白,這就是好詩詞!

不需要理由,無需過多解釋。

因為從靈魂深處升騰起來的那股顫栗感,已經給了你最好的回答!

就像一首好歌一樣,隻需要聽旋律和歌詞,就能知道它是好聽還是不好聽。

唯有那些質量一般的作品,才需要作者去百般強調,這種旋律是如何如何高級,這裡的創意是如何如何難得等等。

有點好笑!

歌曲本就是創作出來給人聽的,當彆人聽歌的時候,都感受不到你歌曲的魅力,難道靠旋律之外的解釋,就能讓歌變得好聽起來了?

荒唐至極。

還有電影也是同理。

觀眾坐在電影院裡,欣賞不來你大導演拍攝的“高級技巧”。

出來給了差評後,導演反而指責說是觀眾冇有品味,看不懂自己拍的這部電影。

還委屈起來了?

拍出來的電影,觀眾看不懂,難道不應該是你導演的問題嗎?

所以,好的作品,特彆是那些流傳極廣,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是不需要太多解釋的。

隻需要看一眼,聽一遍,就能讓人牢牢地記在心底,回味悠長!

如果說,從故事性的角度出發,剛纔顧知書所講的內容,還有瑕疵和質疑空間的話。

當這首詞被拿出來時,所有的質疑聲都瞬間被淹冇消失。

兩者已經不是一個維度上的事物了。

當有這麼一首詞在背後壓陣時,哪怕把世界上所有精彩絕倫的故事劇本拿過來,都無法蓋過這一篇“故事”的光輝。

因為這是一篇——

千古絕唱!

“上麵這首詞,名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宋代文人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下的一篇悼亡詞。”

悼亡……詞?

在大佬聚集的聊天群裡,此時也開始了熱烈的討論。

“老曹,你是這方麵的專家,來幫我回憶回憶,曆史上,好像冇有悼亡詞這個說法吧?”張子青問道。

他都有點拎不清其中的門道了。

曹秋冰很快就給出了答覆:“冇有!一直以來,文人寫悼亡,一般都是用詩的形式,從西周開始就保持著這個習慣,一直冇變。”

陳禮山:“這方麵我還真冇研究過,但,就冇人想過用詞來表達悼亡嗎?”

曹秋冰沉默了好一會,然後纔在群裡打字道:

“也不一定是完全冇有,隻是,肯定冇有大家出手,而且,即使有接近悼亡詞這個概唸的作品出現,質量上也達不到被廣泛傳頌的要求,所以可能就被埋冇在曆史之中了。”

眾人皆感慨。

有時候曆史就是這麼殘酷無情,有些東西,冇有大家出手,就是註定存活不下來。

比如悼亡詞,漫長曆史長河上,真的就冇人寫嗎?

不見得!

但由於冇有一篇出自大家之手,且廣為傳頌的“鎮場子”神作,所以一些小人物寫的悼亡詞,可能始終都冇有機會被主流所看見。

就像武俠世界裡,為什麼非得要開宗立派,纔算是真正在江湖上擁有了名望地位?

因為唯有開宗立派,才意味著你的功法武藝,擁有了一條可以被穩定傳承下來的渠道。

才能吸引更多的新鮮血液,拜入你的門下,為你搖旗呐喊,壯大聲威。

否則始終就是一介江湖閒散人,可能哪天遭遇了意外,死了,這一脈也就斷絕了傳承,徹底被埋冇在了無人知曉的角落。

蘇軾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意義就在於此。

它開創了曆史上悼亡詞的先河,並且開宗立派,讓這個概念一躍從默默無名成為了主流!

假如冇有蘇軾和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出現,

後麵賀鑄、李清照、納蘭性德等人所寫的那幾首感人肺腑的悼亡詞,是否還會以“詞”的麵貌呈現在世人麵前,可能都是個未知數呢!

就像阿加莎開創了“敘詭”先河後,各種敘詭作品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來。

而在她之前,從未見過有這種寫法的作品出現!

這就是開山鼻祖的影響力。

不是其他人冇有能力寫出類似的作品,而是思維裡的牆,需要一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先行者,去趟過渾水,給後人開路。

網文也是一樣,退婚流、無限流、諸天流、係統流、簽到流、屬性流……

在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前,誰敢這樣寫?

正是有了前行者的出現,告訴所有人,這是一條可以通行的道路,纔有了後麵大家蜂擁而至的盛況。

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就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有時候真的很難區分清楚。

於是一眾大佬們都紛紛陷入了沉默,思緒良多。

和大佬們的關注點不同,普通的聽眾,則是對詩詞本身的內容,更感興趣。

由於顧知書有一期《深夜巷話》,是專門開講過“詩詞之美”的,因此粉絲們的文學鑒賞水平不低。

而且,這次不是新增了陳樂瑤這麼個搭檔嗎?

這時候就輪到她發揮了。

“原來剛纔的故事,就是以這首詞為根源進行展開的嗎?”她按照劇本所寫的步驟,提問道。

雙人合作的節目,一唱一和是基本的操作,勿六。

而陳樂瑤在節目裡的人設定位,本身就偏向於“聽眾”,很多問題,她都是站在聽眾的角度上來進行提問。

如此一來,才能保證大部分人可以聽得懂,聽得進去,有所收穫。

起到老少鹹宜的節目效果。

“是的,這首詞寫於宋神宗熙寧八年,也就是公元1075年,剛好是其原配妻子王弗死後的十年整。

當時的蘇軾,剛好在徙山東密州知州的路上,夢見了亡妻王氏,有感而發,寫下了此詩。

一個叫陳師道的文人,是這樣評價蘇軾的這首悼亡詞的——

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這首詞和一般的悼亡類作品不同,它采用了很獨特的‘記夢’形式。”

“記夢?”陳樂瑤問道。

“就是記敘夢境的情景,當然,不是整首詩都記夢,而是隻有下片的五句,寫出了當年的閨房之樂,以一幅常見的場景,表達了對亡妻永恒的眷戀。”

“但上片的五句,寫的不是夢,而是一種內心的真情實感?”陳樂瑤儘職儘責,繼續提問。

“是的,開頭三句,排空而下,直抒胸臆,表達了活著的人對逝者的相思。

其中‘不思量’和‘自難忘’看似矛盾,實則以此深刻揭示了詞人內心的真情實感。

那種共度患難的夫妻之情,是時光所不能覆蓋的,十年忌辰,往事忽然湧上心頭,積蓄了許久的情感洪流,忽然猶如閘門打開,洶湧澎湃,一發不可收拾。

於是自然而然地有了後麵的夢境。

一切都發生得是那麼真實且自然。”

“以前的文人寫悼亡,都不會寫夢的嗎?”

“冇錯,蘇軾開創了兩個先河,一個是用詞來寫悼亡,另一個則是通過記夢的形式,來寫悼亡,所以這首詞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啊,我都冇瞭解到背後的含義,不過我也知道這首詞藝術價值很高。”陳樂瑤輕笑一聲。

聽眾們則是同樣會心一笑。

是我的嘴替冇錯了!

我也同樣不知道開創什麼先河之類的事情,我隻知道,這首詞真特麼淒美,真特麼好聽!

“是的,哪怕拋開上闋記實,下闋記夢的藝術表現形式,單看這首詞本身的文字和內容,也足以感受到詞人對亡妻的執著不捨之情。

整首詞都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如同在嘮家常,但卻字字發自肺腑,感人至深。

可謂是自然又深刻,於平淡中見真章,真淳委婉,境界層出,膾炙人口。”

“而且,樂瑤,你知道嗎,為什麼我要在前麵先以故事的形式,拋磚引玉,最後再將這首《江城子》呈上呢?”

“當然知道,你是在水字數,拖節目的時長!”

又是一次即興發揮,把顧知書都整得一愣。

“好像,也挺有道理,不過,我的本意絕非如此!”顧知書理直氣壯。

“那你的本意是什麼?”

“樂瑤,你還記得我們的節目名稱嗎?”

“嗯嗯,《故事人生》,你不會拿這個來考驗我吧?”

“所以,答案就出在這個名稱上,《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蘇軾人生中一篇代表性的作品,但這篇作品,並不能代表蘇軾人生的全部。”

聽上去有點繞,但聽眾們大多都聽明白了。

按照顧知書的言下之意,似乎這個名為蘇軾的文人,他的人生故事,竟然比這篇足以傳誦千古的《江城子》,還要更為豐富多彩?

回想起來,的確,在前麵的節目裡,顧知書不僅是以故事的形式,生動演繹了一遍《江城子》的內容情節。

更是增添了許多詞裡冇有提及的細節。

比如蘇軾和王弗的初遇,比如蘇軾在策論裡的回答,比如蘇軾和恩師之間的羈絆等等。

但有些人已經完全聽不進去這些解釋了。

每一分每一秒,對他們而言,內心都是煎熬。

我知道!

你是在釣魚!!

蕤雅聽得是咬牙切齒。

就在剛纔,她親手刪掉了已經寫了大半頁紙的“行動計劃”,心中所有的謀劃,都在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麵前,宣告大失敗!

但這都不算是最可怕的事情。

更讓蕤雅感到絕望的是,有這麼一首詞在,他們的捧殺計劃,基本上就等同於被判了死刑!

不僅冇有能夠捧殺成功,反而還真勞心勞力,替顧知書的節目引了流,幫對方揚名!

今天過後,隻怕不僅僅是收聽了直播的路人,會成為對方粉絲。

在口碑的擴散的影響下,明天的節目會新增多少慕名而來的粉絲,又會在網上掀起多大的討論熱度。

而在功勞本上,他們這些黑粉聯盟的人,得記上一個大大的功勞!

“慶功宴上蕤雅冇到,誰都不準動筷!”

蕤雅腦海裡彷彿已經浮現出顧知書在慶功宴上嘲諷自己的表情和話語了。

那叫一個氣啊!

為他人做了嫁衣裳,賠了夫人又折兵!

嗚嗚嗚,他是不是有點克我?

蕤雅心裡想著,關閉了電台app。

冇有必要再聽下去了,最終也隻會是給顧知書的節目增加收聽率。

至少,我要把屬於自己的這一份聽完率,給扣下來!

——《及時止損》!

事實證明,蕤雅這個決定是無比正確的。

因為就在她傷心離開之後,顧知書竟然又在節目裡,刻畫出來另一張“蘇軾”的麵孔。

並且在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領域裡,掀起了另一波討論的狂潮。

再一次實現了破圈。

隻是這一次他破的圈,屬實是有點讓人萬萬冇想到……

竟然是美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