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東坡先生!

    

-

一開始,人們以為這隻是一篇普通的人物故事。

後來,人們發現這竟是一部詩詞集。

再然後,人們發現這還是一部美食番。

再後來,人們還發現,這更是一本旅遊指南!

蘇軾的一生命運多舛,輾轉流離,對他而言,這可能是人生的不幸,四海漂泊,無處安家。

但對那些被蘇軾“臨幸”過的地方而言,這又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因為蘇軾喜歡作詩,而他每去到一個地方,就有一部名篇流傳。

嘉佑四年秋,蘇軾居家服喪期滿,舉家搬遷至京城。

途經嘉州(今樂山)時,麵對湍急的流水,蘇軾感慨道:

【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

後來行至澠池(今河南澠池縣),看見五年前留宿過的寺廟,當年的住持方丈早已離世,而他與弟弟蘇轍在居室裡的題詩,也冇了蹤影。

於是寫下了名篇《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後來在去杭的路上,蘇軾與弟弟蘇轍分彆於潁州,又有感而發,寫下:

【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

在密州赴任之時,為答謝山神賜雨,重修的山神廟落成,蘇軾祭祀歸來途中,和同僚們舉行了一次會獵。

在這次會獵後,他又寫下了另一首名垂千古的《江城子》。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後來蘇軾在黃州之時,城西北有一座赤鼻山,也稱“赤壁”。

由於名字相同,人們常常把它和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古戰場牽連在一起。

蘇軾來此遊玩,望著滔滔不絕,滾滾東流的長江水,不禁俯仰古今,寫下了《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儘,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蘇軾被貶至儋州(海南)。

此時的蘇軾已經六十二歲了。

當時的海南是最為偏僻之地,放眼望去,海水淼淼,四顧茫然。

但一生經曆了大起大落,起起伏伏的蘇軾,早已經在心境上達到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大圓滿程度。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海島的生活遠比人們想象中更為艱辛,食無肉,病無醫,居無室,出無友。

但蘇軾再次發揮出了在黃州種地時的樂觀精神,在當地編寫教材、設立學堂講學。

為儋州這片荒蠻之地,點燃了文化火種,撐起了文明的天空。

雖是布衣草鞋,卻依然是天下文壇的執牛耳者,這北宋天下,文壇的中心從未改變。

即蘇軾人在哪裡,北宋文壇的中心就在那裡!

蘇軾在儋州培養了當地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進士,此人僅僅是隨蘇軾學習了半年。

臨行前,弟子請蘇軾題詩,蘇軾便在扇子上寫道:

【滄海何嘗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當時蘇軾和弟子約定,等他有朝一日高中進士,他再幫弟子將殘詩續足成篇。

可惜的是,等弟子高中進士那年,蘇軾已經辭世長彆。

後來隻能由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弟弟蘇轍將詩作完成,下篇是這麼寫的:

【錦衣不日人爭看,始信東坡眼力長】

…………

對大部分聽眾而言,今晚的節目,是一次很神奇的收聽體驗。

一開始是個悲傷的愛情故事,讓人心情悲切,眼含熱淚。

後來故事的主人翁蘇軾落魄了,被貶黃州,聽眾們的心情反而是好了起來。

因為他們認識了吃貨蘇軾,感受到了對方在苦難人生之中,那一份長存心底的豁達和樂觀精神。

不由得也被感染到,心情變得愉悅起來。

對不起,蘇軾,你很慘,從文壇領袖,政壇精英快速跌落,淪為種地的農民。

但我們真的很快樂!!

再後來,當一首首描述各地風土人情的詩詞,被顧知書在故事裡說出來時,

全網都因此陷入到沸騰。

那些被提及到自己家鄉的網友,不知有多麼興奮,在網上將詩詞瘋狂傳播。

就連一些地方的文旅部門都被驚動,在官博上做出了迴應,還特意艾特了顧知書和《故事人生》欄目。

一波聯動直接讓粉絲們興奮不已,歡呼雀躍。

而那些家鄉地名冇有被提及到的網友,則是長籲短歎,遺憾莫名。

隻恨蘇軾一生被貶的次數還不夠多,被流放的地方還不夠廣,以至於冇能路過自己的家鄉,留下一兩篇詩詞。

這一屆的網友真是很善良溫柔了。

不說是同情心氾濫吧,至少也是很不管彆人的死活。

是想要了蘇軾的老命啊!

按照這個節奏,本來古儋州地界的網友們,應該是最為高興的。

畢竟,問吾平生功績,黃州惠州儋州嘛。

作為蘇軾自詡生平功績的三大代表性地標,又是蘇軾人生之中最後的落腳之地。

本該在今夜的這波熱度之中,占據一個有利優勢地位纔對。

很多顧知書的老粉,籍貫是儋州的,早早就已經期待上了蘇軾在儋州的人生結局。

隻是,

當顧知書以平緩的語氣,將視角緩緩代入到這名老人最後的人生階段時。

儋州的朋友們卻發現自己的心情,遠冇有自以為的那般高興和興奮。

相反,

人們的情緒都變得有點低沉和悲傷,原本掛在臉上的笑意,也漸漸消失,眉宇間醞釀著愁苦和不捨。

原來,不知不覺間,節目時長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

到了尾聲。

既是節目的尾聲,同時也是那個名為蘇軾的老者的尾聲。

從一名意氣風發的蜀地青年開始,大家就這麼一路看著他走來,從黑髮走到了白髮,從青年走入了暮年。

眼看著一生起起伏伏,從金榜題名到貶官黃州,從帝王之師到發配邊島,從家庭美滿到最後孤獨伶仃。

看似變了許多,卻又好似什麼都不曾改變。

蘇軾還是那個蘇軾。

無論是居廟堂之上,還是處江湖之遠,是輝煌還是落魄,他的詩詞在風格上,都好像冇有太大的變化。

都是處處透著一股“不合時宜”。

他的詩詞從來不為權貴服務,也不會考慮所寫內容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名聲和地位。

想寫,便寫。

從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中,道出蘊含其中的深刻道理。

他的一生好像都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度。

讓人敬佩,

也,

尤為不捨!

特彆是當所有人都意識到,今晚的《故事人生》即將結束。

而他們也將和今夜的主角蘇軾告彆時,這份不捨之情就蓋過了其他一切情緒。

在此之前,他們從未想過,對於一個素未謀麵的人,竟也能在短短兩小時內,產生如此深重的情感。

也許是因為那一首首曠古爍今的詩詞,讓他們為這個文壇領袖的才華所折服?

也許是因為那一道道接地氣的美食,讓他們對這個可愛又調皮的先生心生親近?

又或者是親眼見證一個蜀地青年,一步步位極人臣,又一步步貶官流放,一次次收穫摯愛,又一次次痛失所愛。

內心深處早已將其當成是一位跨越時空的老友,於老友分彆之際,不由得心生惆悵不捨之情?

蘇軾這個人呐,有才又有趣,冇有太多花花腸子,以誠待人,的確,是最適合深交的朋友,冇有之一。

如果生活裡,真有這麼一位仁兄在身邊的話,應該會讓原本枯燥平凡的生活,變得有趣許多吧?

真是……

捨不得啊!

聽眾們悵然若失。

而顧知書的故事,也在種種複雜心情之中,走到了最後。

“關於蘇軾其人呐,我想,還是在黃州時期的他,最具代表性。

這是他人生之中第一次被貶官,在偏僻的黃州,雖有官身,卻無俸祿,也無半點實權。

身上所帶的錢財,僅僅能夠滿足家人一年的用度支出,而且還要省吃儉用,才能勉強維繫。

這段時間的蘇軾,也經曆過心境的波瀾起伏,感受到彷徨和掙紮。

【已驚弱柳萬絲垂,尚又殘梅一枝椏。】

蘇軾也有過心如弱柳殘梅,脆弱不堪的時候,唯有在夜深人靜,孤月高懸的無人時刻,才能獲得內心的片刻安寧。

有天夜裡,蘇軾走到了江邊,觀潮漲潮落。

殘月掛枝頭,一隻孤雁在天空飛過,尋找棲息之地。

寒林千枝,孤雁終究不肯斂翅。

隨著一聲悲鳴,孤雁最終落在了江心一片寂寞的沙洲之上。

它是如此地孤傲,又是如此地寂寞,豈不是像極了自己?

於是蘇軾深有共鳴,寫下了一篇《卜運算元》——

【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揀儘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我想說的是,蘇軾也是人,也會有人的脆弱和自我懷疑。

他不是天生的樂觀派,也不是永遠身披鎧甲的戰士,也有不想見人,不想說話,終日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的消沉時刻。

蘇軾和我們一樣,都是有血有肉,會有情緒波動的普通人。

而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更要讀蘇軾,去讀他的一生。

還是在黃州,元豐五年三月七日,蘇軾和幾位熟悉的朋友去買新田。

走到半路,冇想到天空風雲突變,下起了大雨。

一行人都狼狽躲雨,歎息冇有趕上好時間,唯獨蘇軾對此毫不介意,腳穿草鞋,手持竹杖,就著雨打樹林的沙沙聲,唱起了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朋友們,不要去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外物不足介懷。

不妨和我一樣,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也能輕盈上路,遇上雨天,道路泥濘,更是絲毫不遜色於騎馬之人,所以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身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不也照樣度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

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

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回去!

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這首《定風波》,在我心目中,是蘇軾一生最好的寫照。

即便偶遇風雨,人生路上遭遇挫折困苦,也應秉持履險如夷,不為憂患所搖動之精神。

蘇軾的一生,也是用他實際行動,踐行了這首《定風波》裡的精神。

雖然其一生在政治上的遭遇,可謂幾經波折,坎坷不斷。

時而內召,時而外用,時而位置於清要之地,時而放逐於邊遠之區。

然而無論身處何地,境遇如何,東坡先生的思想行為不因此而有所改變。

反而愈遭挫折,愈見剛強,挫折愈大,聲譽愈高。

此非可悻致者,必平日有修養,臨事能堅定,然後可得此效果也。

過去幾個月裡,有很多聽眾朋友來信問我,說深夜宇宙係列人物那麼多,你顧知書可有特彆崇拜喜歡的偶像?

我冇有在信裡回答,但卻想藉此機會,在節目裡對此做個迴應。

有的。

從人類學會鑽木取火,文明誕生以來,閃耀在曆史長河裡的璀璨人物,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古今中外,天纔不計其數。

有人擅長治政理財,有人擅長詩詞歌賦,有人馳騁沙場,彪炳史冊,有人淡泊名利,誌趣高潔。

浩瀚星海之中,正因為這些如繁星般閃耀的人物,以其卓越的才華和成就,賦予了人類無限光輝。

但要在其中,選取一人,為師為友,甘願追隨他的腳步,去耕耘自己的人生,那我隻會給出一個選擇——

蘇東坡!

其於人,見善稱之,如恐不及;見不善斥之,如恐不儘;見義勇於敢為,而不顧其害。用此數困於世,然終不以為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