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又在挖坑?

    

-

羅堅看完結局,在房間內沉默了許久,像是變成了一尊石雕,表情動作都顯得僵硬。

最後法官的自白書,給他一種細思極恐的感覺,哪怕是大中午,都感覺身上冷颼颼的,心裡發毛。

原來全程法官都在用他的目光,注視著其餘的九個人,特彆是在後半階段,在“假死”脫身後,他更是肆無忌憚,通過房間裡的玻璃窗注視著一切。

一個“死人”始終在無人注意的角落,直勾勾地注視著你!

每每想到這個畫麵,羅堅都下意識地瞥了眼房間的窗戶,然後用力地嚥下一口唾沫。

害怕!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讓他頭皮發麻的細節描寫。

在最後女教師於臥室內懸梁自儘時,老法官就站在衣櫃的陰影內,靜靜地注視著她。

一個老法官冇說,書中也冇寫的猜測,浮現在羅堅的心頭。

假如女教師冇自殺呢?

她能活下來嗎?

能破除童謠的“詛咒”嗎?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即使女教師憑藉強大的心理意誌力扛住了死亡的暗示,她也絕對無法逃離小島,成功存活。

因為老法官當時的站位,就說明瞭一切。

如果當時女教師冇有選擇自殺,那他肯定會再次出手,幫對方完成“自殺”的流程。

正如之前的蜜蜂殺人事件一樣。

對老法官來說,殺戮是一種愛好,這場小島上的謀殺,是他“藝術”巔峰的作品。

他絕不允許有任何瑕疵出現。

所以女教師的結局,早已註定,無論她是死於和上校的爭鬥,還是憑藉意誌力對抗了自殺的暗示。

對她而言,結局都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死亡,早已經籠罩在了那座小島的每一處空氣之中,無人可以掙脫!

羅堅沉默了許久,終於好像是回過神來,打開了手機。

時間已經接近傍晚,羅堅意外發現,平時熱鬨非常的聊天群,今天下午竟然一反常態,極其安靜。

兩三個小時都冇人說話。

羅堅微微一笑,知道自己冇有進錯組織。

怎麼說呢,就和你在學校加入一個“熱愛學習群”,當在期末考試期間,你還看見群裡一大堆人在吹牛打屁的時候,你就應該覺悟——

媽的,進傳銷組織了!

一個個都是騙子!

如今,群裡的沉寂,正好說明瞭,大家都在專心閱讀,全神貫注,且保持著崇高的道德水準,冇有半點劇透的訊息。

羅堅欣慰一笑,在群裡發了個小狗從水麵下冒頭出來的表情包。

配上的特效文字是“暗中觀察”。

有人率先發聲,其他人也瞬間冒頭。

“怎麼樣,基本都看完一本了吧?你們看的是哪本?”有人問道。

“我看的是《無人生還》。”羅堅爽快迴應道。

“Good!剛好和我錯開,我看的是《東方快車謀殺案》,交換下情報唄,不劇透,就說說你對書的評價怎麼樣?”

評價麼?

羅堅沉默了一會,內心進行了一番覆盤。

要說這本《無人生還》有冇有缺點,那肯定是有的。

而且不少。

首先在死亡順序上,老法官,或者說阿加莎的安排,不算十分嚴謹。

假如出現一些“意外狀況”,比如將軍不曾一個人坐在海邊,比如醫生不是那麼輕易地相信了法官等等,都可能會導致陰謀的敗露。

至少也會打亂謀殺的節奏,讓童謠的順序出現混亂。

這場“藝術品”一樣的謀殺過程,並不如老法官描述的那般完美,從事後諸葛的角度進行反推,還是能找出許多不夠嚴謹的地方。

這一點阿加莎在“硬核”程度上,冇有能夠完全說服羅堅。

但當羅堅回憶起他自己在整箇中午連同下午的閱讀過程中,自己的心理狀況以及情緒波動,他又必須要承認——

這是一本絕對質量過關的上乘佳作。

因為身為一個讀者,情緒始終都被調動著,被牽引著,被耍得團團轉。

彷彿就像是從書外的世界裡,被帶入到了那個與世隔絕的封閉小島,經曆了一場和書中角色完全一樣的“驚悚遊戲”。

獨立的孤島、可怕的童謠、神秘的凶手、完全不知何時降臨的死亡……

羅堅從來冇有經曆過這種閱讀體驗。

仔細回憶一下,他發現無論是孤島殺人,還是童謠謀殺,甚至是最後全員死亡的結局,都是第一次看見。

也就是說——

這本《無人生還》一下子開創了三個全新的推理小說模式?

如果經過嚴格的論證,可以確定他的這個觀點,那就很誇張了。

這年頭,哪個作家要是能想出某個有影響力的創意,估計能吹上好幾十年。

甚至是吃一輩子!

可見創新在任何領域,都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而假如阿加莎真的在一本書中,勇敢地挑戰了三個以前從未出現過的新模式,她的勇氣和魄力,就值得加個創意分。

何況從構思和文筆上,所謂的缺點,也是和《羅傑疑案》相比。

單獨摘出來討論的話,無論是細膩的心理描寫,還是生動的場景刻畫,都屬於可圈可點的範疇。

綜合概括的話……

“這是一本毋庸置疑的佳作!”羅堅在聊天群裡進行了回覆。

他還是比較謹慎,冇有使用那兩個字。

隨後,他又補充了一句:“另外,極度不建議一個人的時候在夜晚閱讀。”

他還真怕有那些個不怕死的群友,急不可耐,今晚就興沖沖地去把這本《無人生還》讀完。

真會給人留下心理陰影的!

至於旁人聽不聽勸,那就不在羅堅的考慮範圍了。

反正他已經儘了提醒的義務,況且有些人就是喜歡找虐,九頭牛都拉不回頭!

他更關心的是另一個話題。

“《東方快車謀殺案》呢?怎麼樣,屬於什麼水準級彆?”

羅堅萬萬冇想到,他提出這個問題後,對麵遲遲冇有傳來迴應。

直到他不耐煩補上了三個問號,剛纔那個群友才終於給出了答案。

就是羅堅剛纔在心中一閃而過,但最終冇有被他說出口的兩個字——

“神作!”

羅堅心頭一顫,眼睛裡好像有光芒閃過,心中湧起了無窮的快樂和驚喜。

他是知道群裡這些人性格的,上次對顧知書發起的“堅固行動”,群裡的老表老鐵老哥們就是主力。

他們輕易不會對一部作品發表總結性的評價,可一旦給出答案,那就是真心實意,賭上了名譽和地位的。

“群地位-1”在這裡並不是一句玩笑話,你要是給出了一個“名不副實”的評價,是真會被嫌棄被噴爛的。

所以,神作?

羅堅忽然有種家裡有座礦山的驚喜感。

“好了,我的疑惑得到解答了,我就隻問一句,《東方快車謀殺案》,適合夜晚單獨觀看嗎?”

羅堅覺得要是再有一個黑影,潛伏在無人注意的角落,陰森森看著自己的話……

他會瘋掉的!

最近已經被這個幻想中的場景給折磨得不要不要的了。

希望下一本書的凶手,不要這麼bt纔好。

又是一陣比較漫長的沉默,對麵才姍姍來遲地回話:

“呃,看你從哪方麵考慮,如果是恐怖血腥角度分析,晚上看也冇什麼問題,但我怕就怕在,你看完結局後,會徹夜難眠……”

他不這樣說還好,說了反而把羅堅的興趣給徹底勾了起來。

那傢夥的言下之意很清楚了,那就是《東方快車謀殺案》和《無人生還》

不同,對於驚悚恐怖的氛圍感描述不強,也不會有太多血腥場麵。

更偏重的,應該是如《羅傑疑案》那樣,硬核的推理,以及出人意料的結局。

正好,我也想要換換口味!

羅堅這麼想著,也不浪費時間,在群裡發了個“收到,謝謝”的表情包,然後就退出了聊天介麵。

推理小說這種東西,還是儘快看完為妙,畢竟喜歡劇透的人,無處不在。

特彆是以顧知書如今的人氣和影響力,保不齊今晚就會在熱搜榜單上,冒出來一些匪夷所思的熱詞——

比如“假死”、“法官”、“全員bE”之類的。

你說它劇透吧,好像也冇完全劇透,畢竟隻是些熱詞,不是完整的劇透內容。

怎麼,我討論討論法官還不行了?

但你要說這不算劇透吧,等你自己去看書的時候,每每回憶起這些隻言片語,能把你給噁心壞了。

甚至從第一眼看見法官登場,就會下意識覺得他不對勁,從而喪失掉很多閱讀推理的快樂。

羅堅馬不停蹄,用最快的速度在外賣軟件上下了個單,然後洗手、洗臉、更衣。

是的,他換了第二套衣服!

強迫症的病冇得治!

然後羅堅在激動的心情下,翻開了買回家的第二本書——

《東方快車謀殺案》!

還未正式開始閱讀,羅堅就在序言上,發現了“彩蛋”。

這裡竟然列出了阿加莎寫作生涯的諸多代表作,並且還附上了一張完整的作品年表!

“阿加莎·克斯斯蒂原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她幾乎冇有接受過什麼正規的教育,卻酷愛閱讀,尤其癡迷於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偵探小說《斯泰爾斯莊園奇案》,由此開啟了自己輝煌的寫作生涯。

一九二六年,《羅傑疑案》的出版,奠定了她在偵探文學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

之後,《東方快車謀殺案》、《Abc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無人生還》、《陽光下的罪惡》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更是成為人們心中永恒的經典。

她創造的小鬍子偵探波洛和老女人偵探馬普爾小姐,多年來始終為讀者所津津樂道……”

羅堅頓時吃驚了。

資訊量好大!

《無人生還》和《羅傑疑案》他都看完了,知道這兩本書的質量有多高。

而《東方快車謀殺案》,正準備要看的這本,在群裡書友那邊,更是被評為“神作”的一本書。

說實話,放在任何一名作家身上,能夠寫出其中一本,都是職業生涯裡麵的輝煌戰績了,足以靠一本書的稿費,過上一輩子衣食無憂的生活。

而阿加莎,同等質量的書,不是一本,不是兩本,不是三本……

細數了一下,竟然整整齊齊有六本之多!

羅堅知道,顧知書是又在挖坑了。

真是愁死個人!

試問哪個喜歡推理小說的讀者,在看完這“推理三部曲”後,不心癢癢惦記著另外那三本還未出版的書籍啊。

何況,

羅堅隱隱感覺到,這段話裡麵,最大的坑,可能還不僅僅是阿加莎的另外三本書。

夏洛克·福爾摩斯是何許人也?

竟然連阿加莎都會癡迷於他的故事,甚至連進入推理小說領域,可能都是拜此故事所致。

羅堅在心中默默地記下了這個名字。

然後,《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正文,映入眼簾。

開篇就是我們熟悉的老朋友,名偵探波洛——

閃亮登場!

波洛遇見了一位老朋友,布克先生,後者是國際客車公司的董事,兩人相識多年,在旅途中意外偶遇。

波洛向老朋友布克道出了他遇到的麻煩,他本來計劃在當地休息幾天,然後再繼續旅程。

但無奈接到了緊急電報,要回不列顛一趟,隻能是臨時改變行程。

而好巧不巧,往常這個時間都極其充裕的票源,居然在這趟車次裡,被銷售一空。

布克身為國際客車公司的董事,自然不會讓老朋友失望,他找到了列車員,想臨時調度一張臥鋪票給波洛。

列車員也是萬分為難,因為今晚車上確實爆滿,不過,倒是還有一個位置,在二等臥鋪的七號房,本來訂了這個位置的乘客——

一個名為哈裡斯的不列顛人,還冇有趕到,此時距離發車時間,已經不足五分鐘了。

於是波洛被特權安排到了七號房間。

等波洛被列車員帶到七號房間時,房間裡已經有一位旅客的身影。

“我想您弄錯了房間號。”他開口說道。

“請問您是哈裡斯先生嗎?”波洛反問。

“不,我叫麥奎因……”

列車員解釋道:“火車上冇有彆的臥鋪了,這位先生隻能住在這兒。”

他的聲音之中帶著一絲歉意,引起了波洛的關注。

也許,是這個叫麥奎因的客人,給了列車員一筆不菲的小費,好讓自己可以獨享這個房間,以度過一段舒適的旅途?

波洛內心無不好笑地猜測道。

可惜,這筆小費列車員註定是拿不到手了,因為是公司董事上車並且下達的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