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蘭亭集序!

    

-

“不敢當不敢當,以上典故是引用晉代文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記於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

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

王羲之將諸人所賦詩作編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以此抒發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顧知書在群裡打字回覆道。

與此同時,

在京城的某間老式住宅樓內,有幾名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正在聚眾喝茶。

如果顧知書在場旁觀,應該就能認出,這幾個人都是他在北大官網上看過照片,且都在群裡的熟悉麵孔。

眼下茶室內的氛圍很是微妙,大家麵麵相覷,彷彿都有很多話想說,但又一時之間不知從何說起。

“老張,這,說得頭頭是道的,靠譜嗎?”陳禮山看向了不遠處的張子青。

後者搖頭苦笑,隻是擺了擺手,道:“先看看吧,誰知道呢?”

在場其餘一眾北大教授,也都是神色怪異。

這可是“序”啊,不是詩,不是詞,而是序!

詩有律詩、絕句、五言、七言等區分,詞有詞牌名,換而言之,詩和詞都是有“模板”的,可以照貓畫虎。

而序要麼是書序,寫在書籍或文章前,用於介紹或評論書籍內容。

要麼是贈序,又稱送彆贈言。

這種體裁就形式多樣了,冇有什麼固定的模板可言。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讓一個高中生去寫一篇800字的命題作文,他可能輕而易舉就能炮製出一篇相當有水準的佳作。

但你若要他去給某本雜誌投稿,題材不限,字數不限,他可能憋半天都憋不出一個字來。

所以序其實並不好寫,要寫得出彩更是難上加難。

顧知書要在他們麵前介紹一首前所未聞的“新序”,對這些個大佬而言,實在難掩心中的怪異之情。

到底行不行啊?

這是縈繞在每個人心頭的疑問。

此外還有一點,大家看在張子青曾誇讚過顧知書的麵子上,並未直言。

晉代!

很多人都聽說過“魏晉風流”。

風流在哪裡?

精神上,他們崇尚清談,簡單來說就是不乾事實,追求張揚、個性乃至於浮誇,越是放浪形骸、舉止乖張,就越是“名士”風範,受人尊敬。

而在文體上,則是駢文大行其道!

何謂駢文?

那就是全篇都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

內容受限於形式,有點類似於大眾比較熟悉的八股文。

後來的八股文又有“散文駢體化”、“集合古今散駢菁華”的說法,兩者可謂是一脈相承。

既然你顧知書說王羲之是晉人,又官拜會稽內史,是能賦詩飲酒的士人階級,那他所作的文章,自然也要符合時代的主流纔是。

如果你拿一篇優秀的散文套進來,哪怕它再文采斐然,由於不符合時代特征,在大家眼中,也是張冠李戴,貽笑大方。

因此當顧知書在群裡打字說出這是晉代王羲之在曲水流觴上所作的序文時,

在場的一眾大佬們,內心持懷疑態度者居多。

“林沛,按照慣例,還是由眼神最好的你來讀給大家聽,如何?”張子青看向了在場最年輕的林教授。

後者點點頭。

他的身份雖然是係主任,但在張子青和一眾退休老教授麵前,還是自覺扮演著一名晚輩的角色。

就連白髮都是去髮廊染的!

天知道他為了這個“伴讀侍郎”的位置,付出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和代價?

因此他放聲朗讀起來,格外地有感情,語氣鏗鏘,抑揚頓挫。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林沛的聲音至此戛然而止。

還真是駢文!

無聲的波瀾在林沛的內心震盪咆哮,掀起陣陣漣漪。

一旁的董曉蘭已經站起身來,目光炯炯,催促道:“繼續呀,怎麼停了呢?”

林沛露出苦笑,伸手指了指手機,道:“他就隻寫到了這一段啊。”

陳禮山在一旁用食指敲打著紅木椅扶手,忽然抬頭道:“要不老張你直接給他打電話,讓他直接讀給我們聽吧,畢竟是當主持人的,肯定比林沛說話好聽。”

臥槽!

林沛內心有一萬隻草泥馬在奔騰。

我堂堂語言文學繫係主任在這裡當伴讀侍郎,

為此他甚至還專門去進修了朗誦技巧的課程。

冇有功勞也有苦勞好不好?

容易嗎我?你竟然還嫌棄上了!

關鍵是我也冇唸錯發音啊,是他顧知書打字太慢,你自己心急難耐,怎麼還埋汰上我了?

林沛眼神幽怨地看著陳禮山,後者壓根就不去理會。

隻是一雙如銅鈴般的大眼睛,緊緊盯住了張子青。

張子青認真想了想,最終還是微微搖頭。

“不合適,人家又不一定像我們這樣,在休閒品茶,冒然打電話有點太失禮了。”

陳禮山想了想,覺得也是,隻好歎氣又坐了下來。

“算了,那就還是讓林沛繼續唸吧,我們將就一下。”

林沛:“……”

突然,一直坐在椅子上的方寶林一拍大腿,高聲道:“來了,後文發出來了!”

眾人頓時精神大振,紛紛落座坐好。

林沛深呼吸一口氣,彷彿要吐儘內心的憋屈氣,他剛一口中氣提到嗓子眼上,準備發聲,隻聽見方寶林的聲音再次響起。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工作被人埋汰就算了,這破活兒還有人搶?

林沛差點冇被自己的一口氣給嗆死,好不容易控製住咳嗽的衝動,憤怒看向搶活的方寶林。

他此刻終於理解了年輕人口中的“卷”是怎麼一回事。

咋滴,人家年輕人卷還不夠,你們這群都快要入土的老傢夥,也要捲入黃泉路上不成?

但冇等林沛將話語權從方寶林身上搶奪回來,身後又響起了一個蒼老女性的聲音。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是董曉蘭!

她一手托舉著手機,湊近金邊眼鏡框前,另一隻手淩空虛抬,儼然一副起範的姿態。

沉浸其中!

林沛眉頭緊鎖,心中忽然生起一股大勢已去的感覺。

恰在此時,

身後又是“啪嗒”一聲,竟是有人打翻了木椅,站起身來。

“到我了,到我了,下一句輪到我讀!”

6!

林沛頹然地垂下了手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