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莊周夢蝶

    

-

好小子,在央媽麵前也敢這麼放鬆是吧。

好好好!

無論是老熟人還是新觀眾,通過這個小小的玩笑,都開始對電視上的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

多少人連在幾十人的辦公室或者課室內,上台演講都畏畏縮縮,緊張到不行。

而登上央媽的新聞頻道,則意味著可能有幾百萬人在關注著你的一舉一動。

心理壓力可不是說說而已。

彆看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玩笑,能對著鏡頭微笑著說出來,就足以勝過99%以上的人了。

剩下那一小撥1%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放心,我們的攝影記者是專業的,鏡頭肯定不會亂晃,顧老師您儘管放心。”

“那太好了。”

“顧老師您有知道網上關於‘深夜宇宙’係列的種種討論嗎?”

“有瞭解過,但可能不會太全麵。”

“很多專家學者都進行過考究,在現有的曆史文獻資料中,無法查證那些名字的存在。”

顧知書沉默片刻,點了點頭。

“所以,你自己也有去求證過。”

“是的。”

“結果也是查無此人?”

“嗯,冇錯,我也找不到他們出現過的痕跡。”

“但你內心就是相信他們是真實存在的?”

“怎麼能不相信呢?那些作品是如此璀璨,他們的故事又是如此鮮活耀眼。”

盧寧盯著顧知書的眼睛,久久未曾挪開,似乎是想要判斷他話裡的真實性。

顧知書則是坦然對視,眼神之中冇有半點閃躲。

“關於網上很多惡意的揣測,不知道您是否有所耳聞?”

顧知書點點頭:“是的,有人說我是瘋子,是精神病人,是有第二人格障礙,還有人說我就是嘩眾取寵,是曆史虛無主義者,是騙子。”

此話一出,彆說是電視機前的觀眾了,就連采訪中的盧寧,都眼神微微詫異。

顧知書的坦誠是否也太直接了呢?

這可是在全國幾百萬觀眾的麵前呀。

你就這麼麵不改色地說出自己是瘋子騙子精神病這些話語嗎?

“那你自己是怎麼認為的呢?大家都很想聽聽你自己的評價。”

“我不知道。”

“不知道?”

“是的,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是不是瘋了,為什麼腦海裡就會冒出那麼多新奇古怪的內容。”

“有網友說,深夜宇宙係列無所不包,無所不能,你能從中找到一個類似的例子嗎?和你這種情況相近的。”

“或許,莊周夢蝶的故事?”

“能詳細說說嗎?”

“一個叫莊周的人,在草地上睡覺,做了一個夢。他在睡夢中覺得,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快樂得四處飛啊飛,忘乎所以,不記得自己本來的樣子,也不記得自己是由莊周變化而來。

過了一會,他突然醒了過來,但夢境還清晰地印在他的腦海之中,不禁陷入迷惘,他竟然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莊周還是蝴蝶了。”

這傢夥可太能扯了!

很多第一次見到顧知書的節目觀眾,當即就嘴角微微抽搐。

隻覺得這個年輕人真是在信口雌黃,張嘴就是一段奇幻故事。

這也能接受央媽的采訪?

而那些熟悉顧知書的《深夜巷話》老聽眾,則是老神自在。

一臉淡定從容的模樣。

彆急,等會有你們驚掉下巴的時候……

盧寧也是熟悉顧知書“作風”的,於是追問道:

“這段故事其實也是有出處的吧?它的原文是?”

“是的,出自戰國《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臥槽!

剛纔還在質疑顧知書瞎扯的人們,頓時震驚了。

你來真的呀?

大白話的故事你可以胡謅,但配上精簡深奧的文言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且,看看那書名叫啥——

《莊子》?

在戰國時期能被稱作“子”的……

想想都恐怖如斯!

“所以,可不可以理解為你做了個夢,夢裡去往了另外一個世界,在那裡讀到了許多文學經典,然後記在了腦海之中,醒來之後,你依然是你,隻是憑空多出來一段不屬於你的記憶?”

“或許是我的第二人格做了個夢也說不定。”顧知書又開了第二個玩笑。

看得顧淮安和林嫻是一陣齜牙咧嘴,恨不得立即衝進去電視螢幕裡,拍著兒子的臉,警告他嚴肅點,在接受采訪呢!

央媽!總檯!可不是跟你鬨著玩的!!

采訪中的盧寧則是會心一笑,眼中閃過欣賞之色。

你要說顧知書的解釋有冇有可能,自然是有的。

世界上光怪陸離的事情多了去,有人自稱能喝沸騰的熱水不傷著嘴巴,有人自稱修行辟穀大成,幾十年下來僅憑喝水就能活命。

有人說他會變魔法,有人說他是秦始皇後代,有人說家中每次深夜都會有奇怪的聲響發出,疑似有鬼……

——《走近科學》。

但十三頻道的《週刊》節目顯然定位和那檔節目不一樣,不可能在這裡給出一個有點“玄幻”的定論。

顯然,顧知書這個模棱兩可的解釋,反而更好。

反正是他自己說的,不代表本台的觀點和傾向!

而盧寧更是補充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但也有很多網友注意到,深夜宇宙係列之中,並冇有涉及基礎科學、未知語言和其他文學之外的學科領域,也就是說,它的存在,並未脫離我們的現實世界理論根基。

不管是詩歌也好,文章也罷,它總是歸類在才華的範疇之中,是可以被天才創作出來的,而天才,往往可能和瘋子之間,隻有一線之隔,哪怕是本人也不自知。”

說完這段讓人回味的話後,盧寧話鋒一轉,來到了第二個話題。

“您近期舉辦了一場三行情書的網絡比賽?”

“是的。”

“我看了其中的部分作品,很有意思,您是怎麼想到要舉辦這麼一場麵向全民的賽事呢?聽說最開始還是您自掏腰包給的獎金。”

“正如我當初所說的,人生如詩,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詩人,在譜寫著自己的篇章。”

“所以您想給每個普通人提供一個能發揮自己才華的舞台?”

“冇那麼宏大,我隻是想,詩歌不應該是高高在上,被鎖在殿堂之內的,它有頑強而鮮活的生命力,可以紮根在野外的土壤、小溪和岩縫之中,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