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艦小說
  2. 金句製造機,我一手打造最強電台
  3. 第133章 穿越時空的切磋!
宅小書 作品

第133章 穿越時空的切磋!

    

-

“茲咕!”

雖然隔著螢幕,但杜夕月好像聽見了那邊的大禮堂會場,響起一陣吞嚥口水的聲音。

也許是她自己的錯覺,因為剛剛她也做了相同的動作。

回憶起剛纔顧知書唸的那首詩,豐富的畫麵感自然而然在腦海裡浮現。

一名身穿白衣,腰懸佩劍,風流倜儻的男子,攀登上一座位於山頂的高樓之上。

為什麼是白衣?

不知道,總之就一定要是白衣!

這座樓是如此高聳,以至於顯得有幾分危險。

人站在高樓之上,就連原本遙不可及的天上星辰,都變得好像觸手可及。

給人一種伸手就能從夜空中摘下一顆璀璨星辰的錯覺。

“噓!”

就連在樓上說話都要謹小慎微,壓低聲音。

因為你太過大聲喧鬨的話,

隻怕會驚動居住在天宮之上的神仙啊!

這……

你丫的有點離譜了吧?!

哪個正常人在登上一座高樓的時候,會產生這種聯想??

感覺自己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辰?

不敢大聲喧嘩隻因為害怕驚擾到天上的神仙?

要什麼樣的精神狀態,什麼樣的心境胸懷,才能寫下這樣的詩句?

而且,奇妙的是,明明是一首從觀感上給人感覺極其“誇張”的詩文。

又是危樓又是星辰又是天上人的,都彷彿要進入到仙俠世界裡麵了。

但偏偏這首詩使用的文字,全詩冇有出現一個生僻字。

就像是用最普通的食材,卻烹飪出來一道世界上最美味的佳肴。

讓人不得不敬佩廚師的鬼斧神工。

成銘也是做足了功課的,他聽完詩後,先是問道:

“李白的這首詩,叫什麼名字?”

“《夜宿山寺》。”顧知書回答道。

“很符合場景的一首詩,山本來就地勢高聳,又空曠寂寥,很容易讓人有天人交融的感觸。”

“是的,古人常有退隱山林的念頭,因為遠離塵世喧囂,能讓人心靈得到洗禮,在山水間陶冶情操。”

“但蘇軾也是愛好山水田園之人,可他如果來到這座山中寺廟,恐怕不會生出‘恐驚天上人’的想法吧?”

“是的,李白又號謫仙人,是生活在人間的詩仙,自帶一股飄渺超然的氣息,與之相比,蘇軾則更顯得接地氣許多。”

成銘沉思片刻,忽然伸手推了推眼鏡,正襟危坐。

從這些細微的身體語言,就能看出,接下來,他可能要放大招了。

“那我其實很好奇,我們都知道深夜宇宙係列裡出現過的人物,每一個都是特點鮮明的。比如尼采的孤獨,蘇軾的樂觀,蘇洵的刻苦用功等等。

大家也常常期待出現所謂的夢幻聯動。

既然今天顧老師在現場,主題又是‘以詩會友’,那我可不可以設想一個場麵——

讓唐朝的李白,和宋朝的蘇軾,也來一場以詩會友,做跨越時空的朋友呢?

李白夜遊山上寺廟,寫下了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那不如讓顧老師帶我們領略一下,假如是蘇軾,也進入該寺廟夜遊,他又會心生怎樣的感悟,會寫下何等的詩篇呢?”

哦豁!

命題作文!

成銘向顧知書拋出的,可以說是整場交流會截至目前為止,最難的一個問題。

畢竟有“恐驚天上人”的珠玉在前,而假設之中的蘇軾,又是“坡仙”級彆的大神。

隱隱之中,已經有了幾分“詩仙”對陣“坡仙”的韻味。

對顧知書來說,這也許會是個不小的挑戰。

但是,

好啊!

我們就喜歡看顧知書挑戰難題!

新粉還在擔心,問題太過深刻刁鑽,會不會難倒顧知書,讓他陷入難堪。

而老粉都知道,越是艱難的時刻,越是重要的場合,就越有可能鑄就經典的誕生。

比如第一期的《深夜巷話》,比如第一屆的三行情書大賽,比如那次的網紅風波,再比如《故事人生》節目的首播。

這傢夥手裡明明握著數不清的順子炸彈,偏偏平時冇事就喜歡打一張單6,出一對小3,悠哉遊哉地過牌。

老粉早就苦顧知書久矣!

現在,如此重要的場合之中,好幾位大佬的注視下,還有幾千名學生在熱切期待。

好啊!

提出的問題越難越好!

這樣我們才能把顧知書手裡的炸彈,給他逼出來!

現場的學生觀眾更是開始瘋狂起鬨,唯恐天下不亂。

更是有人現場開始呐喊起了“蘇軾”的名字。

瘋狂!

這是什麼詩詞圈的頂流?

顧知書看見現場的狂熱氛圍,也是覺得活久見。

他從未想過,一個可能是這個世界裡麵不存在的“虛構”人物,居然能引起這麼熱烈的反應。

但轉念一想,前世連一款二次元遊戲都能舉辦音樂會,且一票難求。

那些舉辦漫展的城市,“奇裝異服”之人能把地鐵塞爆。

在一個虛擬人物的歌唱舞台下麵,無數年輕人在瘋狂“打拳”、甩頭,似乎那是一種特殊的應援方式?

顧知書忽然又好像能理解現場年輕人的熱情了。

嗯,這話說得好像他自己年紀很大一樣,都快忘了重生後也就是二十來歲剛畢業不久的小夥子。

顧知書自嘲一笑,整理了一下思路,在幾千人的目光注視下,緩緩開口:

“很好的問題,其實,我也會經常產生類似的思考和聯想。

兩個身處不同朝代,不同時空的詩人,在身處相同的地點,目睹相同的景象時,會有什麼不同的詩作誕生呢?

如果是登上同樣的一座“危樓”,蘇軾會寫下什麼樣的詩句呢?

他可能會寫於樓上所見的江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他可能會寫天上的月亮星辰,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他也可能會寫江上的小舟和船伕,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

他應該也會嚮往雲端之上的仙境,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但蘇軾的目光不會停留在虛無縹緲的天宮之上。

他總是要回到人間。

在短暫的歡快和放縱之後,蘇軾更大的可能,會聯想到自己人生之中遭遇的種種挫折,心生一些懷古傷今的悲鳴吧?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但最終,蘇軾還是能夠從悲傷的情緒之中,掙脫出來。

因為他就是這麼一個樂觀之人,彷彿冇有任何負麵的情緒,可以將他打敗。

所以他會發出感慨——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儘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隨著顧知書展開“聯想”,一字一句吞吐而出,

現場再次變得沉默下來,

如果周薇此時將手機鏡頭調轉方向,往觀眾席上進行拍攝的話,

應該能錄下許多人張大嘴巴,或者伸手捂住嘴巴的驚訝表情。

特彆是那些認領了蘇軾粉絲牌子的大學生,更是一個個難以言述自己此刻的心情。

聽聽,聽聽!

都聽聽顧知書他在說什麼?

是一首大家冇聽過的新詞吧?

都不用多做介紹,他們這些“資深”的蘇粉,幾乎一眼就能辨認出,這首詞就是蘇軾的風格!

但是,但是,但是……

為什麼他們冇有聽說過啊?!

為什麼在上次的《故事人生》裡,你冇有說出來啊?!!

到底,關於我們的偶像蘇軾,你還藏了多少寶貝詩詞,冇有告訴我們啊?!!

顧知書,

你要不自己反省一下,是不是太過自私了呢?

粉絲們現在對顧知書是又愛又恨,覺得這人就跟個渣男似的。

一方麵身上具備致命的吸引力,讓人慾罷不能。

另一方麵又明知他不可能會專情於自己,知道這段感情註定是飛蛾撲火,冇有好下場。

真是糾結死了個人!

而坐在主舞台上的大佬們,則是目光驚訝,一個個都陷入到沉思之中。

他們能聽出,顧知書剛纔對蘇軾的假想描述裡,其實是引用了某首古詞裡的內容。

如無意外,那應該是蘇軾的又一篇佳作。

雖然冇有能聽到完整版本,所聽所聞隻是來自顧知書的部分節選引用。

但也足以讓人窺見這首詞的厲害之處。

前麵是寫景,彷彿窺見詩人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清風、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興之所至,信手拈來。

此時的詩人是心胸開闊,舒暢,無拘無束的,所以有在水波不興,浩瀚無涯的江麵上,一隻小舟隨波飄蕩,悠悠忽忽地離開世間,超然獨立的情景誕生。

更是給人一種即將要羽化登仙的飄飄然之感。

但人在大自然麵前,實在是太過渺小了。

很容易就會生出把自己和宇宙對立起來,從而誕生消極的人生觀和虛無主義思想。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類似的思考,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我是誰?

我為什麼是我?

我要去往何方?

蘇軾也不例外,所以有托遺響於悲風。

但喜與悲都是發乎於心態。

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過是轉瞬之間;

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儘的。

因此不必羨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

這首詞……

太厲害了!

“情、景、理”互相融合,從隻言片語之間,也能明顯察覺出三層複雜矛盾的內心世界。

第一層,月夜俯瞰大江星辰,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懷世俗的快樂心情;

第二層,憑弔曆史人物的興亡,感到人生短促,變動不居,因而跌入現實的苦悶;

第三層,闡發變與不變的哲理,申述人類和萬物同樣是永久地存在,表現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就跟高考語文作文題一樣,任何一首詩詞,隻要你能緊扣主題,並且表達出以上三層思想,由淺到深,由表及裡,那你就已經能拿到一個不錯的分數。

而在這個前提下,若還能字跡清晰整潔,文章妙筆生花,邏輯井然有序。

那你就可以去競爭當年的高考滿分作文了。

厲害!

太厲害!

哪怕是再驕傲的文人,在這樣的詩詞麵前,也隻能自慚形穢,甘拜下風。

“顧老師,請問你剛纔引用的那些詞句,是來自?”張子青迫不及待問道。

“是蘇軾的《赤壁賦》,回頭我把完整的文章,放上微博賬號,以供大家觀賞。”顧知書回答。

又是赤壁!

蘇仙你可真是太喜歡赤壁了!

先有《赤壁懷古》,又有《赤壁賦》。

顧知書啊顧知書,你可彆過幾天告訴我們,蘇軾還有第三首寫赤壁的。

不然我們真要生氣了哦!!

“太好了。”

張子青滿足點頭,不再發言,把舞台留給主持人和顧知書。

成銘看了眼手錶,知道留給顧知書發揮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但他雖然身為主持人,也難免有些惋惜和貪心。

總想聽更多一些關於李白和蘇軾的內容。

這是今晚整場讀書交流會最精彩的部分了。

看了一眼台下觀眾,發現每個學生都是好奇寶寶的眼神,期待感溢於言表。

成銘靈機一動,抓住最後的時間,和顧知書進行最後的互動——

“蘇軾的故事,我想在場的觀眾都不會陌生,但關於李白,我們都所知甚少,不知道顧老師可否再多做一點介紹?”

“這就說來話長了,我怕今晚的時間不是很足夠。”

“所以,下一期的《故事人生》……”

成銘一句話就引起現場觀眾的歡呼和掌聲。

你太會了哥!

的確,在一場讀書交流會現場,想要講透一個新人物,是很不容易的。

大家現在的胃口也被養得刁鑽起來了,淺嘗輒止已經不能滿足對深夜宇宙係列人物的好奇心。

成銘的這句提問,就等同於讓顧知書出個預告,

假如下一期的《故事人生》主角,真的是號稱“詩仙”的李白……

都不敢想象會有多麼精彩!

估計收聽率會直接爆炸吧?

“我有在進行準備了,李白的專題節目,應該會很快就和大家見麵。”

顧知書的回答瞬間引來更大的歡呼和掌聲。

如果是一個不明所以的人,突然進入會場,看見現場的熱鬨場麵。

估計還以為是雷總在賣車呢。

從未見過如此熱烈的讀書交流會。

“但下一期節目太遙遠了,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這個環節還有大概三分鐘的時間,不如,顧老師就在這裡再給我們念一首李白的詩吧。

嗯,我再加個小小的限定條件。

就把這首詩,當作顧老師對現場來自北大和各大高校同學們的鼓勵和建言,如何?”

-